“爱心妈妈团”陪孤儿过年
每天10多名义工在儿童福利院陪孤儿过年
温暖:每天10多个“妈妈”陪孩子过年
感动:跟孩子在一起,就很快乐 无奈:男义工太少,不少孩子不会叫“爸爸”
羊年春节,在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里,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爱心妈妈团”。她们默默奉献,为福利院的孤儿们带来了温暖和幸福,给这个阴雨绵绵的春节带来了别样的暖意。
除夕上午10点,记者来到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彩虹楼,这里住的全是3岁以下的孩子,基本是有残疾的。正是午饭时间,义工段江华正在给孩子们喂饭。
“乐乐今天吃的真好,一粒饭都没有剩下。”段江华边说边给孩子擦着嘴,乐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待乐乐吃完,她又忙着端来一碗用肉汤熬出的米粥,将鸡腿撕碎,娴熟地喂起另外一名孩子。
段江华,今年53岁,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总,也是“爱心妈妈团”的发起人。
“这里的孩子很乖,吃饭不挑食。就是喂饭的时候,我们人手少,有的孩子要等,会有点哭闹。”段江华说,她所服务的豆豆部有35个孩子,都在1岁左右,平时有七八名义工陪着。今天是除夕,有的义工要回家过年,豆豆部只安排了4个人过来。
段江华说,每年除夕和初一,她不管多忙,都要过来陪陪孩子。春节期间,其他“妈妈”只要有时间,也会过来跟孩子在一起。
记者看到,一份春节排班计划,福利院每天会有10多名义工陪着孩子过年。她们陪孩子玩耍做游戏、讲故事、换尿布、洗澡穿衣……
据了解,春节期间,在我市的14名“洋太太”也主动来到福利院照料。中文名为“佳佳”的美国女士对记者说,节日里献爱心在她的国家很普遍,希望她们的照顾,能使这些幼小的孩子生活上过得好一点。
感动:跟孩子在一起,就很快乐
“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要喂孩子们吃饭,孩子哭了,要哄;等孩子状态好一些,要带着做康复训练;还要带着洗澡……在这里做义工,还是有点劳动强度的。”义工的詹爱兰笑言。
不过,让52岁的詹爱兰开心的是,一个患唇腭裂刚半岁大的婴儿,见到她就会笑。
“太可爱了,她知道我喜欢他。只要想起孩子的笑脸,我也会开心地笑,就不觉得累了。”詹爱兰说,她家在南京,这个春节,只要有空,就会来照顾孩子。
与詹爱兰一样,还没有做妈妈的张静除夕当天也赶过来照顾孩子。“我家在徐州,昨晚出差回来,实在牵挂这些孩子,一定要过来看一下,等下午再回老家吧。”张静说。
张静清楚地记得,去年夏天第一次做义工,一个孩子喊她“妈妈”的时候,她激动得哭了,“孩子叫一声妈妈,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段江华告诉记者,她曾经照顾过一个叫小强的孤儿,3年来,每次她到福利院,小强都会哄她开心,亲她的脸,不住地叫着“妈妈”,后来孩子被一个外国家庭领养了,她为此失落了很久。
“和孩子们在一起,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我们的快乐。”段江华说,这是所有义工共同的心愿,也希望更多的人来做义工,在参与中感受更多的快乐。
无奈:男义工太少,不少孩子不会叫“爸爸”
当天,记者在贝贝部,碰巧见到了一名“爸爸”,正和几个孩子打成一片,这些1岁多的孩子围着他不住地叫着“爸爸”。
这个“爸爸”叫王仁意,也是“爱心妈妈团”一员。今年已经40岁了,以前在一家外企工作,现在专心做儿童教育,时间很自由,平时每周会来福利院两次。
王仁意说,这些孩子太缺少父爱了,每次他一来,孩子们都一骨碌全都爬到我身上来。他会陪孩子做游戏,给他们做日常护理,和孩子们进行情感交流,这让他很充实,也很快乐。
不过,让福利院无奈的是,这里的“爱心爸爸”很少。“院里有180多名义工,基本是女性。”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接待办负责人宣浩煜介绍,其实孩子也需要“爸爸”的关爱,这有利于性格的塑造。由于长期缺少男性义工,孩子多不会叫“爸爸”,其实在福利院,男性义工更受孩子们喜爱。
“做义工条件不高,年满十八周岁至六十周岁的公民,十四至十八周岁者,经其法定监护人同意,也可以报名的。我们特别希望更多的男性朋友加入到义工队伍中来,为这些孤残孩子奉献爱心。”宣浩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