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从预防危险因素开始
今年9月27日是“世界心脏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健康头号“杀手”,这几天,关于心血管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播也非常丰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发起了“因为爱谈谈心”的心血管风险筛查和教育主题活动,为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讲座;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2015)”知识共享会,走进雨花街道与社区医生和居民零距离。目的都是为了呼吁公众关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通过有效的预防减少卒中、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风险高者要早预防
2015年8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大概占死亡原因的40%左右,中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各类心血管病。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璟副教授指出:“三高病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为了减少卒中心梗的发生,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在积极治疗‘三高’的同时,重视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卒中和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大多与血栓形成相关,所以有“无血栓,则无事件”的说法。王璟表示:“常见心血管疾病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血栓引起。阿司匹林是目前最常用的预防心血管疾病首次发生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炎症因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逆转血管重构,减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等多种抗血小板之外的作用,抑制各种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对血管的损伤,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全过程,同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最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013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合并3项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规范化治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不过,王璟提醒,对于一些有胃溃疡等疾病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有胃出血的风险。据王璟介绍,该院曾为一位急性心梗患者安装支架后,病人出院当天就发生了便血,紧急做胃镜检查,发现他胃部有肿瘤,做了手术切除,但切除后还是有出血,再检查发现他还有十二指肠溃疡。“放支架的患者肯定是要服用阿司匹林的,所以,必须把出血的风险控制好。”王璟表示,在评估是否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这个问题上,最好还是到医院请专科医生帮忙。
“坏胆固醇”是首要危险因素
江苏省老年医院顾刘宝主任向记者表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也是动粥疾病的高危因素。顾刘宝指出,目前国内外的血脂管理指南均认为“坏胆固醇”偏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顾刘宝指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较易识别的动粥疾病的危险因素相比,公众关于血脂异常的认知率偏低。很多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血脂偏高,却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时,才后悔莫及。顾刘宝提醒,一旦发现血脂偏高,就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启动胆固醇管理。要想管住胆固醇,公众需从以下三个关键词加以把握。
关键词一:心梗和脑梗
动脉粥样硬化会逐渐阻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像“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或卒中,危及生命。
关键词二:最主要危险因素
“坏胆固醇”是导致主要动粥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呼吁公众提高对胆固醇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坏胆固醇”造成恶果之前,把它有效管起来。
关键词三:他汀
人体内约70%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对于绝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坏胆固醇”偏高是内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靠减少胆固醇摄入无济于事,必须使用他汀类药物才能降低超标的“坏胆固醇”。一旦停药,内源性合成酶继续升高,“坏胆固醇”继续在体内过量合成,病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再次升高。
国庆长假期间注意饮食均衡
顾刘宝表示,由于国庆长假期间人们外出应酬较多,在大吃大喝、作息不规律、不按时服用降脂药物等诱因的影响下,每年国庆长假过后,医院都会迎来一波血脂异常的求诊高峰。顾刘宝建议,在国庆长假期间应注意饮食均衡,尤其是对于那些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等),更应遵医嘱,坚持正确的胆固醇管理方法。长假期间,大家应该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坚持他汀治疗,暴饮暴食、自行停药、外出旅游不带药等情况都不利于血脂异常的治疗,应坚决避免,要科学地管理并控制“坏胆固醇”水平。魏延根华琳月
编辑: 项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