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爱德面包坊三成员工是智障人士
最近,网传黄晓明婚礼所用的喜饼出自南京一公益机构,由残疾人士手工制作。记者采访证实,黄晓明婚礼上所用的2000多盒喜饼全部来自南京的爱德面包坊。这家面包坊在大锏银巷和游府西街有两家实体店,共有30多名员工,其中近三分之一是智障人士。他们在这里平等地参与工作,享受有尊严、有意义的人生。
面包坊源于一个培训智障人士的爱心项目
在大锏银巷的门店内,摆放着各式面包、蛋糕、曲奇。后场制作间里,所有工作人员穿着白色工作服,戴着帽子、口罩。仔细观察,他们中有些人走路很慢,干活的动作也很慢。面包坊负责人潘备斌介绍,这些动作较慢的都是“喜憨儿”,这是他们对智障人士的称呼。
在负一楼的培训中心,记者看到有老师正在对智障学员进行培训。将干燥剂放入罐中,接着放曲奇,再称重、密封……老师说,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他们需要培训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熟练掌握。
2007年,这个面包坊只是南京爱德基金会的一个爱心项目,用来培训智障人士的一个模拟职场,项目周期一年。一年后,基金会将该项目保留下来,并于2009年进行工商注册,面包坊产品正式走向市场,成为一家社会企业。
商业手段运作,实现社会公益目的
“社会企业这个概念在国内很少见,这是公益模式的一种升级方式。”潘备斌介绍说,社会企业简单的定义就是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公益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包坊赚取的利润,全部用于缴税、支出成本、支付智障学员庇护就业学习补贴、扩大培训规模,增收智障学员等。
潘备斌坦言,这几年,面包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主要是因为他们使用的都是最好的原材料,其次都采用纯手工制作,相比于机械化生产,更耗人力和时间。去年,因租金过高,面包坊关掉了华侨路实体店。但随着名气越来越响,经营状况也在逐渐好转,今年有望扭亏为盈。
和普通人一起工作,给“喜憨儿”不一样的人生
面包坊的存在,给更多“喜憨儿”带来不一样的人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希望。
今年29岁的程程是一名唐氏儿,矮矮胖胖,笑容憨厚。程程的智商只相当于五六岁的孩子。他告诉记者,每天早晨5点50分起床,6点35分,他独自从铁心桥坐公交车到大锏银巷上班。在面包坊,程程主要协助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做曲奇,比如把切好的曲奇放在盘中摆好,把蔓越莓、提子剪碎…… “我在这里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中午会一起谈心、一起玩。”
程程非常喜欢这份工作,目前他每个月都能领到几百元的薪水。每回领到钱,他都会买些好吃的带给他90岁的奶奶。“每次奶奶都很高兴,夸我能干。”程程说。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爱德面包坊也被热衷公益的黄晓明知晓。经过前期的考察,他最终确定在这定制2000多盒喜饼,包括曲奇和月饼。
潘备斌告诉记者,在面包坊,“喜憨儿”们能和普通人一起工作,对他们融入社会很有帮助。同时,面包坊的存在也是为了让更多人来关注残疾人,特别是智障人士,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本报记者 许琴 实习生 朱燕君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