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分享

17.12.2020  09:41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检察院检察官实地勘查石刻遗址

  “这块石刻叫‘封侯图’,图中有野蜂、有猴子,用‘谐音梗’表达了吉祥如意。”冬季的午后,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大堤西顺河段,洪泽区文物保护管理人员向前来回访的洪泽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被追回的石刻遗存的含义。

  如今,在多个部门的联手保护下,这些曾被盗窃分子惊扰的石刻,重新回到了美丽的洪泽湖大堤旁。

  6块清朝年间的石刻被盗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人工堤坝,全长约70公里,与都江堰并称“堰中双雄”,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大堤上,散落分布着石碑、石刻遗存近400处,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史料价值。

  今年8月6日,洪泽区的文物爱好者裴先生在文物市场上发现了疑似洪泽湖大堤石刻,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经查,洪泽湖大堤西顺河段洪泽与淮阴交界处有6块不可移动石刻于2019年7月被盗,被盗石刻属于清朝康熙至道光年间,均被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在册。

  事件发生后,洪泽区检察院整合办案力量,立即成立由“院领导+刑事检察官+公益诉讼检察官”组成的专案组,引导公安机关做好涉案文物鉴定和作案现场认定,并依据文物市场销售人员线索倒查上线交易人员及盗窃犯罪嫌疑人。目前警方已追回被盗石刻遗存5块。遗憾的是,其中的“普庆安澜瑞兽祥云”主体石刻断裂成两半,已无法恢复原状。

  “追回的5块石刻目前仍放在派出所,保护条件有限,很容易造成二次损伤。”案件推进会上,公安机关、文物主管部门围绕检察官提出的追回石刻保护问题进行会商。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决定将被盗石刻放回原位,其中已经受损的石刻将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修复。

  检察建议助力文物保护

  犯罪嫌疑人为何能轻易盗走6块石刻遗存?石刻遗存被盗近一年,相关职能部门为什么没有发现?文物保护现状如何?在办案过程中,一系列问号在检察官脑海里萦绕。

  咨询文史专家、实地勘查文物遗址、调取历史资料……该院检察官对洪泽境内大堤石刻遗存现状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查,发现洪泽湖文物保护面临着保护主体责任不明确、文物保护标识不健全、视频监控安装不到位、专项资金不足等困境。

  随着洪泽湖大堤旅游产业进一步开发,精美的石刻引来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物被盗隐患加大,保护迫在眉睫。

  9月22日,该院分别向辖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被盗石刻遗存所在地政府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推动石刻的追回、保护、修复等工作,促成文物保护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收到检察建议后,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迅速行动,会同当地镇政府、水利部门和检察机关共同研究保护方案,组织力量对洪泽湖大堤石刻遗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安装摄像头强化技术监管、设立警示标志。同时,组织公益损害观察员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文保部门反馈,并加大普法宣传。

  “文物安全是底线,我们将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洪泽湖石刻遗存保护。”10月23日,洪泽湖文物资源保护座谈会上,该院收到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检察建议回函,双方围绕洪泽湖文物保护信息通报、专业支持等方面进行会商,形成长效联席机制。

  洪泽湖大堤石刻被盗案件引发检察官思考,洪泽湖周边文物涉及到淮安、宿迁两市六县区,隔湖相望,协作不便,如何形成文物保护的合力?

  洪泽湖生态保护检察联盟协同发力

  “洪泽湖大堤石刻遗存面广量大,是洪泽湖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洪泽湖文物资源保护座谈会上,文史专家裴安年说道。

  为解决跨区域、跨部门文物保护不力的问题,该院依托今年成立的洪泽湖生态保护检察联盟,整合洪泽湖沿岸洪泽、淮阴、盱眙、泗洪、宿城等两市六县区检察力量,聚焦湖区沿岸历史文化遗存,牵头召开洪泽湖生态保护检察联盟第二次联席会议,从强化政府责任、扩大社会参与、加大执法督察和违法处罚力度等方面进行会商,以洪泽旅游检察办公室为联络点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行动,坚持依法监督和依法行政同发力,探索建设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促进文物保护长效机制。

  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单位围绕文物保护开展洪泽湖沿岸文物保护单位巡查2次,排查出相关线索13条,发出文物保护检察建议5份,均得到相关部门的整改及书面反馈。

  “同饮一湖水,共护一湖绿。检察机关主动保护好洪泽湖沿岸的文物,不仅继承传统文脉,还守住我们的根。”江苏省人大代表、淮安市洪泽劳模农庄负责人刘卉为检察机关的主动作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