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分享

22.07.2022  10:41

  数字检察是未来检察工作的重要模式,也是新时代检察改革和战略转型的重点任务。2021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检察院深入实践检察大数据战略,依托自主研发的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融合“区块链+”技术深度研发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型,助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融合“外脑

  检校企“一体化”推进

  2018年,锡山区检察院已率先在全国采用“库用分离”方式建成检察大数据中心及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成功构建了数据层和应用层的松耦合架构,为实现系统的可复制、可推广奠定了基础,也为将来应用区块链留足了发展空间。

  “我们学校是自动化学院与信息技术专业很期待与检察院开展深度合作。”6月1日,无锡学院院长张永宏向锡山区检察院检察长王卫表示。

  锡山区检察院与无锡学院在检察监督信息化方面的合作已久。该学院在大气环境领域专业领先,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不久,锡山区检察院以研发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为主框架,着力打造检察监督大数据中心,破解公益诉讼线索发现、取证等难题。围绕大气环境领域公益诉讼,与无锡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

  不止于此,该院与多家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广泛开展智慧共享、数据合作。依托江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专业力量,探索“区块链+检察”应用项目。以锡山区检察院检察监督大数据中心为基础,打造联合检察实验基地,借助华东政法大学理论研究成果,研发“从业禁止”类型监督模型,开拓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新领域;联合中国电信集团共同攻克“智能法条”项目,让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实现“线索推送+涉及法条”同步,平台助力检察监督更精准。

  4项“专利

  斩获国家级试点项目

  2021年,该院发挥大数据对于法律监督的“撬动”作用,紧紧把握这个时代机遇,探索“区块链+”在检察环境应用研究,携手江南大学合作开展检察领域区块链应用项目。

  “要坚持全院一盘棋全力保障项目研发,发挥检察监督信息化在诉源治理中的优势作用。

  2021年7月,王卫在该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增强全体检察人员的大数据战略思维,既保证“区块链+检察”工作项目研发有创新又要切实结合基层检察工作实际,努力提升锡山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效能。

  经过近一年探索研究,同年12月,实验室环境下“区块链+检察”检务应用场景研发获得突破性进展。经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严格审核,该院与江南大学联合研发的《区块链检务数据存证系统》《公益诉讼区块链底层链系统》《公益诉讼智能采集平台》《区块链检务数据中台系统》4项自主独立技术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区块链+检察”技术基础日趋坚实。

  2021年底,中央网信办会同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最高法、最高检等18个单位组织开展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行动。省检察院联合无锡市检察院等3家市级检察院、锡山区检察院等3家基层检察院申报的“区块链+检察(公益诉讼)”特色领域试点,以综合评分第一位列试点项目之首,由该院承担区块链理论研究和技术实现核心任务。

  找准“算法

  服务基层检察实战一线

  获得国家级“区块链+检察(公益诉讼)”特色领域试点资质后,该院继续深度研判,找准试点创新切入点,以期更好为众多基层检察院提供实战参考。

  锡山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已运行5年,并深化研发了污控监督、国土出让金等11个监督模型,有效挖掘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在研发过程中,该院与合作的高校立足基层检察业务量大、数据丰富而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较弱的现状,自主研发出“多共识算法”,偏重经济实用,是一种轻量级和更加高效的共识机制,并发性能、容错能力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线水平,优于依赖于消耗硬件和网络资源的共识算法,更适合基层检察院推广复制。

  经近半年试点探索,今年6月,该院参加了最高检党组部署组织开展首届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经过多轮专家初评、复评,最高检从各地报送的近600件参赛作品中,推选出55件优秀作品。锡山区检察院突出重围,闯进30强。

  “检察大数据战略是锡山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之一,以数字检察为手段,整体推动检察监督模式重塑。”王卫表示,该院将在省市检察院指导下,持续打造具有数据集成、智能研判、监督决策“三位一体”检察监督大数据研判中心,让“区块链+检察(公益诉讼)”国家级试点项目在基层开花结果,为公益诉讼注入信息技术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