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分享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 卢俊宇)12月4日上午,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由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北京市忠慧律师事务所共同向社会发布了《家庭律师进万家:基层社区依法治理的探索与实践》白皮书。
发布会上,家庭律师进万家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忠慧律师事务所主任安新华作了发布报告,从家庭律师工作从项目整体情况、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展望、经验总结等5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安新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律师进万家是海淀区司法局支持,海淀家庭律师服务团队实施的公共法律服务创新项目,过去两年中,家庭律师进万家项目是对宏观法律政策落实到微观层面的一次创新探索尝试,我们希望通过为家庭提供法律保障来提升基层社区法治化治理的整体水平。”
据了解,家庭律师法律服务白皮书是基于海淀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街道作为样本开展,项目首先对基层社区法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开展各项家庭律师法律服务。两年多来,该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专项法律工作、线上法律咨询、现场法律咨询、法律文件起草等四种日常法律服务方式,服务总次数为1703次,总时长达26626.15小时,同时,还开展了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防诈骗和年轻居民最关心的社会热点等8个专项法律服务。
白皮书也反映了疫情期间家庭律师服务团队充分发挥线上服务的优势。“家庭律师进万家”项目团队的社区公益法律服务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止,反而因平台直达居民家庭和居民个人,服务显现出更加便捷和高效,项目顺利完成了传统社区法律服务的升级更新,居民对线上服务接受度大幅提升,线上法律服务平台展现出巨大的活力。
白皮书指出,数字化是构建基层社区治理体系的新动能,成为推动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抓手。传统法律服务模式面对大规模响应基层社区治理需求存在局限性,“互联网+法律”可实现全时空的法律保障服务,或将成为未来中国家庭和社区治理的重要保障,而律师事务所的数字化运营更精准高效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发布会上,安新华介绍:“我们希望借助这个项目让广大社区居民用最低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法律支持,为每一个家庭提供从日常咨询到个案维权等全方位的法律保障。”“通过过去两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可以非常有信心的说,家庭律师的模式在当下中国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中是可行的,家庭律师的存在,可以使基层社区治理各方力量衔接更加顺畅,家庭律师将为社区居民自治、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重要的法治基础。”
发布会上,作为项目实施核心基层社区司法负责人,海淀区上地街道司法所司长范艳红表示,家庭律师进万家项目从上地开始,通过“互联网+法律”高效法律服务方式,让一个家庭能够得到及时、充分、有效的法律支持,将很多的法律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帮助群众树立依法办事的理念,大大地提升了基层社区治理的效率。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秘书长高令春表示,家庭律师进万家项目是“互联网+法律”模式对传统法律模式的突破式创新,相信能够以其权威性、公信力、便捷性更好地服务社会各界群众。
海淀区司法局副局长张昕出席发布会并代表海淀区司法局对项目进行了点评,张昕说:“家庭律师进万家项目是海淀区司法局重点支持的公共法律服务创新试点项目,是一次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的探索和尝试。对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惠及社区群众福祉、解决基层群众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成效显著。”
张昕同时强调,要继续倡导更多律所和律师参与进来,坚持人民律师为人民,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实现基层社区进入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治理循环。
发布会上,北京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处处长薛冰认为,家庭律师进万家项目法律服务团队做了很重要的研究和探索,项目有利于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继续推进。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主任王越宏表示,希望借助家庭律师进万家项目,联合多方力量,支持项目进行延伸。
发布会后,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的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人员又就基层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来自北京海淀、丰台、大兴等区的街道行政司法一线工作人员分别结合自身实践,现场介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