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核心区救援16小时:人回来了,心还在那
图为8月14日8时许,河北增援天津消防官兵与大型机械设备配合扑救残。李玺峰摄
中新网廊坊8月17日电(记者宋敏涛)“出发时没告诉她,回来时候眼含泪水给了我一个拥抱。”程旭,19年军龄的消防老兵,增援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故救援的当天,是他举办婚礼的日子。新郎缺席了婚礼,但在爆炸事故核心区的战斗岗位上,程旭成功坚守16小时。
程旭所在的河北省廊坊市公安消防支队是跨区域增援京津地区最近的消防部队。天津港事故发生30分钟后,廊坊支队要求全员归队备勤,启动增援预案。接到增援命令后,13日24时,廊坊支队增援力量集结完毕。14日凌晨4时,增援官兵进入灾害事故核心区域熟悉情况,6时30分,部队进入爆炸事故最核心区域展开救援。
“要说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也不客观,应该说出发时的心情是沉重的。”17日下午,廊坊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副指导员买海潮向中新社记者坦承,接到增援命令时,爆炸事故已经发生12小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已对现场的惨烈状况有所了解。“但当我们的增援车队驶入距爆炸核心区域周边两公里左右时,看到破损的楼房、碎物堆积的街道、热情的志愿者,想到第一批救援牺牲的天津消防战友时,那种复杂心情都已抛在脑后,只剩下迫不及待的救援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虽然已经撤回驻地休整了一昼夜,买海潮在讲述当时情景时仍难掩他坚毅的目光。
14日6时30分,前沿指挥部向廊坊支队下达作战指令,要求廊坊支队重点对灾害现场核心区域实施人员搜救,对区域内化学危险品利用细沙实施掩埋。
买海潮与支队参谋长胡立强、司令部警训科长杨进以及其他五名经验丰富的战士组成第一梯队第一攻坚组最先进入爆炸最核心区域。“现场情况比预想更复杂,获悉现场信息有限,需要我们率先进去补充侦查险情。”杨进介绍说,爆炸点核心区一处化学品堆仍在冒着白烟,我们必须将这个火点成功处置,兄弟部队才能对周边其他火点进行全面总攻。
“身着重型防护服,外面温度35摄氏度,防护服里边能达45摄氏度以上。”杨进说,进入救援区域,空气呼吸器大约维持20至30分钟,每次进入对救援人员的心理和体能都是巨大的考验。参战的105名官兵分成9个攻坚小组轮番上阵,14日近中午,爆炸核心区域的化学危险品白烟着火点被成功处置。
“临近中午时候,有名受伤群众在警戒线外向我们反映,还有一位工友失联,他们的工地宿舍就在我们的救援区域。”杨进再次带队进入爆炸点南侧的一处工地搜索。“两层的临建工棚受爆炸冲击已经七扭八歪,能看见的只剩一层。”杨进说,经过仔细搜索,在一堆扭曲坍塌的钢梁下边,发现了遇难者的一只手。
尽管已经确定遇难,消防官兵在切割破拆那堆杂乱的钢梁时,仍像救援幸存者一样,用布对遗体进行了包裹保护,避免切割的火花对这个已经逝去的生命再次伤害。“搜索的时候心情很复杂,既希望能多找到幸存者甚至遇难者的遗体给家属一个交代,又希望爆炸发生时,这片宿舍已经放假,空无一人,哪怕我们无功而返。”杨进向记者讲述时已经眼圈红润,“这名遇难者只差一步就跑出了那片坍塌点!”
廊坊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王伟,从天津消防指挥学校毕业已经20年,有着17年的作战指挥经验,参与过多部消防业务书籍的编制和多次重大灾害事故的处置指挥。“这次事故现场情况非常复杂,危险程度更大,从思想准备、技战术准备、通信保障、战勤保障等方面我们都做了比较详实的预案和部署。”王伟作为此次在爆炸核心区域处置险情的支队级指挥员,讲的最多的就是合理编程、科学施救。
8月15日凌晨,来自河北的17支化学灾害事故处置救援编队的232名官兵及设备按照指挥部部署,共开辟进攻通道11条,搜救出遇难者4名,扑灭21个集装箱火灾,利用细沙掩埋化学危险品1处,河北增援力量安全返回驻地,圆满完成本次跨区域增援任务。
增援任务结束返回驻地后,王伟仍显心事重重。记者了解到,天津市开发区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王吉良是他在天津消防指挥学校的同学,同样有着近20年的消防救援指挥经验,可在事故当晚的爆炸中已经英勇牺牲。
“人回来了,心还留在那片战场。”采访结束时,王伟对记者说。(完)
原标题:爆炸事故核心区救援16小时:人回来了,心还在那
稿源:中新网
作者:宋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