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买”日货凸显供给差距 消费回流应如何引导?
今年春节,文具、保温杯、指甲钳、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日用商品成了中国游客在日本“爆买”的新标的。与去年受到“爆买”的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等耐用家电相比,今年受到中国游客青睐的商品,价格较低,需求量较高,但相同点都是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向全世界输出小商品的“制造业大国”,在日用商品领域没能满足本国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发人深思。
据报道,春节期间,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游客“刷出”了境外消费900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
以热门目的地日本为例,今年春节期间, 访日游客同比增长52%,高岛屋大阪店甚至创出免税品销售额同比增至2.6倍的纪录。
可见,日本制造的品质受到中国游客的认可。大到药品保健品的研发,小到文具的设计,日本制造的标准、工艺,对国内制造业企业而言,仍需下大力气赶超。
除了商品的供给,日本的服务供给也对拉动中国游客消费形成了有力的“配套”。为吸引中国游客,日本商家大面积“过起”中国的春节、国庆节。不少日本零售商不但聘用中国店员,更引入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中国特有的支付媒介,让中国游客“无障碍”消费。
此外,2015年中国游客的购买热情,并未遭遇日本的“冷屁股”。日本商家与民众对中国游客做到了“来者不拒”,而且鲜有“黑导游”事件,相比国内一些旅游热点地区,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旅游体验较佳。
加之日元汇率处于低位和针对外国游客的免税、退税政策,中国游客在日本感觉“拿啥啥便宜、买啥啥贱”,冈本、花王等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日用品制造商业绩大增,“过了一个肥腻腻的大年”。
海外“爆买”凸显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据商务部和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达1.2亿人次,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出境人次和消费均列世界第一。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随着经济发展的积累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更多百姓能够较为轻松地承担出境旅游的花销。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表示,富裕起来的中国消费者对所购买商品的品质、品牌产生了更高的需求,一些国内既有的小商品制造商在追求品质的卓越和打造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上,还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消费外流在透露出中国消费者巨大购买力的同时,也揭示出国内商品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然而,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国内诸多行业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新生供给更加需要在消费中实现生存发展。巨大的消费外流使化解过剩产能和培育新生供给面临更大的困难。
此外,创业创新遭遇资本寒冬,一些地区不少孵化器已经停业,众多传统制造业企业缩减产能后未找到有效的新增长点,通过新生供给拉动国内消费、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更显艰难。
但也要看到,虽然海外爆买所体现出的“消费升级”鲜明地将国内制造业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凸显出来,但这同样揭示了中国制造业化解过剩产能、升级产业结构的必经之路。
2015年11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必须要以民众消费需求升级,促进国内消费品产业升级。”
中国引导消费回流“没那么简单”?
就国内的商品供给和服务供给而言,赶超发达国家水平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郭田勇认为,各级政府可从深化简政放权入手,优化企业经营环境。继续通过减免税费,降低中高端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提升国内商品的品质竞争力和价格优势。
赵萍表示,从工业设计角度提升产品品质和使用体验,以营销定位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是供给侧改革中提升中国制造品牌竞争力的两大途径。而减少代理层数和加价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则是增加其价格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制”,郭田勇说,让失信的生产经营者无处遁形,倒逼国内的生产经营者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打造让消费者放心、满意的市场环境。
而就进口商品而言,加入WTO后,我国逐步调低进口产品关税,但综合汇率与境外旅游免税退税等因素,在境外销售的中高端商品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赵萍表示,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国内渠道,正在以“短环节、低加价”的姿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在保障好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跨境电商规模将持续上升,或能使出境游客“开心去、轻松回”。
记者梳理发现,自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在消费升级与供给侧改革上频频发力。
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国务院常务会议已6次研究部署市场需求与改善供给。2015年11月22至23日,国务院连续两日发文,针对以“消费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作出部署。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