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女子照顾瘫痪丈夫15年 患难夫妻想回家
2月17日下午,57岁的沈巧勤骑着三轮车,从原东渚镇卫生院来到浒墅关开发区新鹿花苑,停下后将满满一车的生活用品一趟一趟地搬上二楼。
新鹿花苑是沈巧勤的家,原东渚镇卫生院是她和丈夫的租住地。15年前,沈巧勤的丈夫岳时生因工伤而高位截瘫,从此卧床不起;从那时起,沈巧勤就带着丈夫漂泊在外,一边打工一边照顾他,不离不弃。
现在,这对患难夫妻终于要回家了。
情义“女汉子”感动苏州
沈巧勤原来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岳时生是个采石工,他们家住浒墅关开发区原鹿山村。
2001年5月13日,岳时生在干活时不幸遭遇工伤事故,被一根钢管砸中颈椎部位,最终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没有知觉,只能长年卧床。沈巧勤的娘家在东渚,岳时生出院后,她带着他回到东渚,在亲戚家的厂里打零工,一边干活一边照顾丈夫。
为了照顾丈夫,目不识丁的沈巧勤学会了使用吸痰机、学会了按摩、学会了包扎换药、学会了人工呼吸……2013年4月,沈巧勤不慎扭断了左脚踝骨,她拒绝医生给她绑石膏,医生问她为什么,她说“绑了石膏,我就不方便走路,没办法照顾瘫痪在床上的丈夫了”。同年12月,她的左腿再次受伤,被汽车撞断了胫骨,医生说,如果不绑石膏固定,她的这条腿很可能要残废。不得已沈巧勤同意绑石膏,之后的几个月里,她借助一张方凳,撑着凳子在地上挪动,和往常一样精心照料丈夫。
2014年7月,记者采访了这对患难夫妻,采写的报道《情义“女汉子”扛起生命之重》被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转载,沈巧勤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苏州,当年,她被评为高新区十佳社区道德模范。
除夕夜里,他想回自己的家
这对患难夫妻现在怎么样了?今年的春节,他们过得还好吗?记者和浒墅关开发区管委会党政办工作人员戴燕一起去看望他们。
“哎呀,记者你又来啦。”距离上次采访已经将近两年,可岳时生还是一下就认出了记者,“前年晚报报道了我们之后,很多媒体也来了,还有很多热心人来关心我们,谢谢你们啊。”
“每年春节都这样过,他躺在床上要人服侍,我得陪着他。”沈巧勤说,除夕那天,她的父母烧好了菜送过来,女儿也回来和他们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年,就这样算是过了。
沈巧勤告诉记者,最近她正忙着搬家——除夕夜里,岳时生突然有些伤感,他对沈巧勤说,已经在外面漂了15年,他想回到自己的家。15年来,沈巧勤一直带着岳时生在东渚,他们先后换了3个住处,目前住在老卫生院的一间病房里,房租每个月200元。夫妻俩原来的家在大阳山脚下的鹿山村,前些年村庄拆迁了,村民们被安置到新鹿花苑。然而这些年来,夫妻俩一次都没回过新鹿花苑里的新家,曾经有一次,沈巧勤喊了一辆三轮车带着岳时生去了新鹿花苑,在小区里转了一圈,但他们的安置房在二楼,沈巧勤没办法把岳时生搬上去。
这些天来,沈巧勤像蚂蚁搬家一样,每天用三轮车把一部分生活用品搬到新鹿花苑,她的腿因为受过伤不能负重,因此她每天只能搬一次。
回家后,她想找份工作
岳时生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因为丧失了自主咳痰的能力,他的喉部有一个常年开放的切口,便于随时插管吸痰,和记者交谈时,他要堵住切口才能发声。
记者发现,岳时生的情绪有些低落。沈巧勤说,丈夫近两年身体不好,去年因为胃出血住了三次医院,最近胃出血又发作了。去年住了三次医院,虽然有医保,但每次还要自费一两千,“经济上有点吃不消。”岳时生说。
针对岳时生经济上的顾虑,戴燕表示,街道和社区会尽量帮他想办法,可岳时生还是摇头。
经过记者和戴燕的再三劝说,岳时生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自己活着,就是妻子的累赘,他不想再拖累妻子了。
听到丈夫的这番话,沈巧勤流泪了。前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曾经说过“他活着一天,我就要陪他一天。他在这里,我就有个伴。”“其实,你并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活着,因为你是沈阿姨的精神支柱,你好好活着,她才有盼头,”记者劝解岳时生:“你担心自己拖累她,可十几年来,她一直这么照顾你,叫过一声苦吗?或许对她而言,这不是苦,相反倒是一种幸福……”
听到记者的话,沈巧勤微笑着点点头,她不善言辞,但她的表情在“说话”——只要他活着,我就不会丢下他。
最终,岳时生表示搬好家后愿意去医院看病。
沈巧勤告诉记者,打算在这个月19日搬回新鹿花苑,她现在最希望能在家门口找一份上班时间灵活的工作,既能挣钱养家,又方便照顾丈夫。
编辑: 郭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