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家庭医生来了

08.06.2016  23:09

(CCTV-13新闻《 焦点访谈 》栏目 : 2016-06-06)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家庭医生,您可能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过,但会觉得离我们还很远。我们绝大多数人看病取药,还是习惯跑去医院,排队、挂号、看病、交钱、检查、拿药等等,费时费力。让看病更方便,甚至随时能得到医生的服务,这是患者的希望,也是有关部门想做的事。今天,七部委联合发布了一个指导意见,让医生走进家庭,让人们看病更方便。家庭医生要来敲门了。那么,家庭医生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么服务的,我们先到试点地区去看看。


  为了给老伴儿看病,江苏大丰的农民潘龙标特意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老伴儿因为高血压中风瘫痪已有十几年,这几年又得了风湿性关节炎,身子更加虚弱,血压一有异动,就得赶紧往医院跑,这辆车就是他家的救命车。

 
  高血压这种病不能治愈,还得天天花钱吃药维持,在很多村民眼里,是个“富贵病”。蔡金凤当年突然中风,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两个儿子都外出打工,老伴儿一边种着几十亩地,一边张罗她的吃喝拉撒和看病。让蔡金凤日夜担心的是,如今老伴儿也已经66岁了,劳累的时候头会发昏,今年一检查,竟然也得了高血压。


  两个老人的血压都需要定期监测,稳定病情,身边却没人照顾,这日子似乎是越过越难。但就在今年年初,两位空巢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记者跟随盐城大丰区三龙镇东红村村医蒋桂琴来到潘龙标家里,给两个老人量血压。小蒋告诉记者,如果蔡金凤血压控制不住,会并发成脑梗,二次中风,甚至会脑出血死亡,所以,要随时监测血压,至少一个月一次,有症状还要随时来测。


  小蒋是蔡金凤家今年签约的家庭医生,现在每个月都上门为蔡金凤量血压,查看身体状况,根据检测结果随时调整用药。蔡金凤说:“交了100块钱,心里就没有这个心事了,就没有这个负担了。”


  一年交100元签约一个家庭医生,在大丰已经不算新鲜事。2013年大丰成为全国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15个试点地区之一,如今已陆续有几千户农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最初乡村医生是跟本村有迫切需要的农户签订服务协议,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共卫生服务基础上,增加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比如家庭出诊、家庭病床、康复指导等内容。签约服务首先从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起步,逐渐向全体农村居民扩散覆盖。


  盐城大丰卫计委主任徐向东说:“大丰老龄化水平跟全国差不多,老龄化以后慢性病发生率也就高了,高血压糖尿病在我们大丰,大概高血压现在有8万多人,糖尿病有2万多人,规范管理大概是80%多。”


  家庭医生如何管理病人的健康状况?在大丰,根据病人的需求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设计了4个不同档次的服务包供签约对象选择。


  蔡金凤家选择的是高血压的中档服务包。她和老伴儿能每个月享受一次免费门诊和上门测血压,每年还在卫生院享受一次免费眼底检查和血脂、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做健康状况评估,并能随时得到签约医生的健康服务咨询。签约医生就是这个家庭的健康指导和顾问。


  蔡金凤在外打工的儿子根据约定,每个月可以得到签约医生发来父母健康状况的信息,这也是签约的农户越来越多的原因。在大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两百户村民跟本村村医签了约,一旦身体不舒服,他们第一个就是找自己签约的家庭医生来咨询。家庭医生处理不了,就帮病人联系人民医院的专家。在东红村的医务室,记者正好赶上了一次例行的人民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看完病,病人表示很方便,很满意。蒋桂琴说:“一个是对于老百姓省去来回路费,第二个只要她付一小部分专家会诊费用,第三个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跟在专家后面也增长了知识。”


  在大丰,由于很多村卫生室变成乡镇卫生院的一个派出机构,村民跟村医签了约,实际上整个乡镇卫生院团队都在提供业务支持。卫生院不能解决的病情,通过签约医生的专门绿色通道转诊到县人民医院。为了支持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政府拨专款对每个村卫生室实行标准化建设和配备,尤其是完善了信息化建设。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三级之间,都建立起通畅的远程视频会诊网络。


  盐城大丰三龙镇卫生院院长程应华说:“我们通过团队的方法来解决乡村医生医务水平不足的状况,通过这条线,让乡村医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把病人留在基层,让病人在基层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享受到团队医生的服务。以前是病人围着我们医生在转,现在是我们的医生围着病人在转。”


  那么,什么样的医生能做为家庭医生呢?这个指导意见划了一个范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同时,一些公立医院的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也包括。有了家庭医生是个好事,那么,家庭医生的医术怎么样,费用又如何,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高发的的疾病。中国疾控中心2010年调查,中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大概是1/3左右,测算下来中国现在高血压患者超过3个亿,第二个是糖尿病,现在中国已经有超过1个亿的糖尿病患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坤认为:“中国现在疾病谱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以前以急性病传染病为主,转变为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目前最主要还是糖尿病和高血压,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步性的服务,而是持续性连续性的服务,如果还是以以前那种医院服务模式为主的话,可能满足不了老百姓的健康需求,这种情况下,家庭医生来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黄老先生正在社区向他的家庭医生咨询,现在他看起来精神不错,但就在半个月之前,他和家人还陷在深深的恐惧中,认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当时黄老伯全身疼痛,已经连续有一个月夜不能寐。因为有冠心病,所以黄老伯首先到三甲医院心内科做心脏全面检查,但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心脏没有问题。黄老伯说:“我问他心脏没有什么问题,可能还有什么问题呢?他介绍去看胃,胃医生看了没有什么大问题去看胆囊,我这个片子,上腹部、下腹部都是,加强CT都做过。我自己出的,国家出的不算,大概一万多两万(元)了。”


  有病,可是检查不出来,吃什么止疼药不也管用。绝望之下,老伴儿想到了签约的家庭医生—上海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袁志敏。袁志敏说:“他说所有检查报告全是正常的,我说会不会是心身疾病,因为现在慢性病管理当中,30%到60%的老人同样伴随着有心理的问题。”


  袁志敏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部门服务了十几年,多年的实践和好学,使她已经成为全科医学方面的专家。2013年上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试点后,社区内有1000多名居民跟她签了约,她开始更加频繁地接触老年慢性病人,对他们的健康管理做出全面调研。对黄老伯的病情,她还是有一定的把握。


  经过初步诊断,袁志敏认为黄老伯属于心理问题。为打消他的顾虑,袁志敏通过家庭医生的绿色通道,为黄老伯在一家三级医院约上相应的专家号,并把他的情况用短信方式发给那位专家。专家认可了袁志敏的判断,并把黄老伯的诊断情况和后续治疗方案又用短信方式发给袁志敏。回来服药第二天,黄老伯的症状就减轻了许多。黄老伯说,现在只吃3种药,200块钱就把病治好了。


  袁志敏说:“他到处乱投医,不光自己经济负担很重,家庭压力也很重,同样的医疗资源在浪费。不光浪费国家的,还浪费医生的资源,医师资源也很宝贵,在我们这一块能够守住的,对社会对他个人对家庭全是比较好的。”


  朱坤表示:“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实际上是不同思维,专科医生更强调专业范围内的,更加专、更加精、更加尖,全科医生更强调的是一个整体,一个综合,健康管理的意识更强,他们既关注基本医疗卫生问题,也关注一些公共卫生的问题,还关注健康保健的问题,所以这个是全科医生的优势,所以未来要倡导的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这些试点地区的实践,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了经验。指导意见还指出,今年要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时间表有了,现在,关键是怎么进一步推广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让更多医生走进家庭,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