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国安剧《于无声处》有“南京血统”

28.05.2015  10:58

  制片人参观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获得灵感八十年代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将“国安人”请下神坛

  

  谈起不时登上热门榜单的荧屏宠儿,很多人会想到《虎妈猫爸》里的育儿烦恼、家长里短,《何以笙箫默》的一往情深,甚至《甄嬛传》的明争暗斗。如今,都市情感、家庭育儿、抗战谍战题材顶着影视作品的半壁江山,“南京制造”的国安剧《于无声处》却在此背景下迅速蹿红。随着剧中案情的发展,观众眼中的国安人员从“神秘群体”变得有血有肉。昨天下午,南京市委宣传部和南京市文联邀请文艺界人士举行了一场座谈会,从剧本由来、创作理念等角度谈谈《于无声处》如何让“高冷题材”赢得寻常百姓的口碑。

  江南时报记者吕晶晶

  5年完成一部“南京制造”的国安剧

  近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幸福蓝海集团、中天龙文化传媒集团联合出品的现代国安反间谍剧《于无声处》在央视一套、江苏卫视热播后相继落下帷幕,由安徽卫视、河南卫视继续接档。据悉,《于无声处》此前的收视率屡屡破2,在同期的都市题材电视剧中顺利“突围”,并打出了“国安剧”的概念,在观众间引发了热议。而这部以“国安”“谍战”为关键词的热门电视剧,有着地道的“南京血统”。

  《于无声处》的原始大纲,出自该剧的总制片人隆晓辉。几年前,隆晓辉曾有机会参观位于南京雨花台的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在那里他看到了中国几十年来隐蔽战线上发生的重大案件和人物,其中给他冲击最大的就是隐蔽战线上的这些特殊群体。“他们靠什么在常人不可理解的状态下完成使命?他们到底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这让隆晓辉有了动笔的念头。

  联想到之前的另一部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还有上世纪90年代公司曾推出的《无悔追踪》,这一次,隆晓辉想要表现某个人在国安这一特殊岗位上的坚守,他说:“对这些人来说,可能一份承诺、一个坚守就是他的一生。我这次不是要写一个阶段性案件的侦破,而是由一个案件引出了情感,又因为这段情感引出一个家庭。

  在此基础上,隆晓辉构思出主人公马东、冯书雅的故事和原形,这差不多就是《于无声处》的大纲。2010年的5月,他带着这个初见雏形的“国安”故事,在南京的一场活动上找到了中国著名编剧作家高满堂。“我说‘高老师你听我讲个故事,如果你觉得可以就接,不可以就算了’。听完以后他就不讲话了,我当时以为没希望了。”让隆晓辉惊讶的是,高满堂随后答应为这部剧操刀,因为这是几年来最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无限的可能性”。

  接地气“国安剧”再现80年代风貌

  《于无声处》播出的同时,也成功打出了“国安剧”的概念。而对很多观众而言,要区分“国安剧”和“谍战剧”并不简单。隆晓辉解释,这两类剧作的故事背景、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和对敌斗争都有很大不同。所谓国安剧,讲述的是1983年国家安全部成立之后,面对境外、国外间谍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在隐蔽战线上进行的斗争。定位于“现代国安反间谍剧”的《于无声处》,则首次将镜头对准充满神秘感的国安群体。

  “以往的谍战剧感觉离我们很远。我们希望用这部剧把距离拉近,让‘国安’走下神坛,就将背景安排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比如工厂车间、家里,看身边的普通人如何保卫国家安全。他不需要在天上飞、在云里走,而是真正做到接地气。”隆晓辉希望更多观众理解“国安人”,对这些看似平凡却在默默守护国家的人表示敬意。

  为了符合时代背景的设定,前半段剧情集中出现了“诗人热”、“英语热”、电影《庐山恋》海报、手绢、泡面头、海魂衫、假领子等上世纪80年代的特有的元素,让年长的观众一不小心掉进了青春的回忆里,也在观众间掀起了一阵“怀旧风”。也有年轻网友看到马东、冯书雅并肩背《简爱》的桥段,感叹着:“一本书、一条手帕,自行车上的爱情就能如此美好。”如同主题曲里所唱,当真有一种“转眼一生、转身一世”的感觉。

  危机与爱情并存的平民故事“带火”国安剧

  参加座谈的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副主任沈国芳从小在公安局大院长大,原本就对案件感兴趣。在她看来,《于无声处》这么“”,在于剧情将案件和主人公的感情故事纠缠在一起,从而勾起观众的兴趣。这一特点通常适用于《潜伏》等热门谍战剧。

  “我从小看过好几本关于犯罪的书籍,把案情放在电视剧里,如果说每一集仅仅是一个案件就不好玩,完全就是推案。但在《于无声处》里,案件链条和情感故事形成了独特的虚实结构。”沈国芳发现,整部剧的每一集都有一个案件,观众看剧的时候都有一种“判案”的心情;同时,每集剧情又推动着爱情故事,完整的爱情故事水火交融般融合在案件中,慢慢地扩展。

  这样一来,每个案件的展开都形成了双重的悬念,观众不断想了解事情是怎么处理的,最终结局怎样。对比此前对韩国KBS电视台播出剧情的分析,沈国芳说:“《来自星星的你》也是这样善于在剧情里制造危机,危机是最能激发观众的同情心、期待感的东西,这也是很多观众喜欢看韩剧的原因,剧情始终处于危机中。”

  座谈中,“小人物”的概念不断从专家口中提出。以往的谍战剧里,英雄人物都带有“高大上”的设定,或者像“007”那样配备了豪车枪械等“炫酷”的装备。《于无声处》却另辟蹊径,从平民化的视角来讲述英雄的故事。片中,主人公所在的“202厂”如同一个小社会,是一个远离城市的三线工厂,从厂长、工程师到保卫科长,每个人看上去都很生活化,会有点私心,看上去就是像生活中见到的那些普通人,就连男主角马东都有些“吊儿郎当”的感觉,工作上还经常挨领导批评。

  “小人物”的设定同样出现在此前热播的抗日剧《红色》里,男主角徐天是菜市场的一名小会计,买东西必定会讨价还价,看到血还会犯晕,但正是这样不显山露水的“小人物”成了观众的心头好。

  《于无声处》剧情

  (摘自网络)

  1983年军工“蓝鱼”工程发生泄密案件,刚成立不久的国家安全机关总部责成J省安全机关侦办。年轻侦察员马东以保卫干事身份进入202厂内线侦察,遇到之前有一面之缘的冯书雅,因执行任务需要,马东放弃了这段感情。

  我国安内外配合,一举破获了间谍组织。可是,协助过马东的工程师陈其乾意外失踪,很可能被间谍组织杀害。陈其乾在失踪前不久刚与冯书雅结婚。马东对陈其乾遗腹子承志的关爱打动了冯书雅,两人组成了家庭。

  2013年,承志留学回国,冯书雅也成为了202厂总工程师,肩负军工“大船”工程分系统项目。此时陈其乾“死而复生”,已成为间谍的他将承志、冯书雅卷入间谍行动。马东在国安安排下打入间谍组织,在与昔日友人和间谍组织的斗智斗勇中,凭着对国家和家庭的爱与忠诚,胜利完成了任务,保护了“小家”、守护了“大家”。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