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进入苏州 贴心服务让“临时的家”充满温情

28.07.2021  02:02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7月26日17时18分,台风“烟花”进入苏州市吴江区境内。此前,苏州采取坚决果断措施,提前组织低洼易涝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小区、危旧建筑、在建工地等重点区域人员转移安置,确保人民安全落到实处。当前,广大群众在这些安置点的生活是否有保障?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得益于苏州精心预案和贴心服务,转移群众在“临时的家”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

  “这里不仅能遮风挡雨,而且样样齐全!你看席子、被子、矿泉水、包子都给我们安排好了,还准备了蚊香。”26日下午6点,姑苏区拙政园片区官渎社区集中安置点内,家住水潭头25号的居民蒲水英坐在床铺上休息,身旁的收音机里放着昆剧选段。水潭头区域处在姑苏区、相城区、园区交界处,区域内基础设施薄弱,地下排水设施落后,房屋老旧且大多是砖混结构,台风天里极易出现险情。官渡社区联合街道多个部门挨家挨户排查隐患,动员群众撤离。目前,包括蒲水英在内的110位居民住进了安置点。

  青苑过渡房是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为群众准备的一处临时过渡区,这里共有过渡户353户。考虑到部分房屋已经老旧,唯亭街道从25日下午起,对居住在青苑过渡房的群众进行劝离。70岁的沈筱英跟着邻居们一起搬进了泾上社区公建房,“到了这一看,水、泡面、面包都准备好了,一点都不用愁。”目前,青苑过渡房还住着16位9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人。为了防止在转移过程中发生二次风险,街道暂未安排他们撤离,而是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看护。

  台风来袭,一些独居老人成为社区牵挂的对象。“阿姨,湖边风浪大,你们千万不要到处走动,有任何需要直接打我电话。”这两天,每到饭点,吴中区光福镇太湖渔港村党委书记蒋庆东带着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送饭,并嘱咐老人们台风期间注意安全。

  “有事你吩咐,我们一定做好后勤服务!”26日晚,姑苏区金街道阊门社区工作人员带着日用品及牛奶来到安置酒店看望顾传忠老伯。顾老伯一家住在吴趋坊,由于家旁一棵大树容易被风吹倒,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劝说并帮助其转移至附近安置点。“我今年75岁了,有哮喘病,行动也不是很方便,一开始让我搬家时,内心还有顾虑。到了酒店,看到这里有空调、独立卫生间、足够的饮用水,我立刻安下了心。”顾传忠激动地说。

  在太仓沙溪镇中荷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0多位居民群众在这里聊天、看书、看电视。“村干部开车把我们送过来,在这里我们三餐不用愁,安全也有了保障。”沙溪镇夏桥村7组村民董凤华住的自建房年久失修,村里知道情况后很快就把她接来了,还有不少乡邻也一起搬来了。太仓市社会事业局副局长王晓婷介绍,沙溪镇7月24日开始排摸留在工业项目、老旧危房、出租房和农业大棚房等地的居民群众,并开始陆续进行转移,目前,已全部完成安置,安置点配备了民警、医生和志愿者等。

  特殊时刻,学校和体育场馆成为“避风港”,接纳了大量的在苏劳动者。“学校目前大约安置了2000名工人入住,我们安排好昼夜巡逻,全程做好保洁和疫情防控,确保大家顺利躲避台风。”吴中区太湖新城华师大附小安置点内,校长周雪红忙前忙后,为安置在这里的工友提供后勤保障。目前,学校的食堂、体育馆等区域已全部开放,工人们正在这里安心休息。

  相城区蠡口中学体育馆也是集中安置点。在这里,工友们或休息,或聊天,现场秩序井然。何建生来自安徽,是中建八局紫郡兰园住宅项目的一名装修工。25日下午4点左右,他们接到通知要撤离,工友们简单收拾了行李,集中赶到工地附近的安置点,等待台风过境。何建生和工友们惊喜地看到,场馆里不仅囤好了干粮,还细心准备了绿豆汤,“应急之下有这样的安排,大家都赞不绝口。

  从25日开始,吴江区平望镇组织机关、村、社区工作人员赴各地排查隐患,并陆续引导相关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在平望镇实验小学食堂二楼,300多名来自附近低洼地区的居民以及建筑工人被安置于此,现场准备了饮用水、草席等物资,不少人围坐在一起谈天喝茶。“政府很关心我们,昨天下午把大伙从工地转移到这里,还搬来空调给我们降温,一日三餐免费提供,大家心里都感觉暖暖的。”从河南焦作来此务工的马贤良是一名电机工,和她一道住在这里的还有80余名工友,所以一点也不陌生,大家其乐融融。

  各个安置点里,疫情防控同样跟上。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将体育馆、健身中心等两处使用面积近6500平方米的场馆清理出来,集中安置了周边约3000名建筑工人,不仅为转移人员提供水、电、卫生等基础保障服务,且在这里进出都需要测量体温、检查苏康码等,保障工友们安全。(李仲勋  陈雨薇  盛峥  孟旭  周成瑜  范昕怡)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

南京高风险地区增至4个 中风险地区25个
  新华社南京7月26日电(记者沈汝发)记者从南京Huaxia.Com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