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项目渐成刺眼“疮疤”:教训不能“烂”在土里
武汉等多地接连有购房者遭遇“新房变烂尾”;“杭州最牛烂尾楼”进入等待竣工的第16个年头;被网友戏称为“秋裤楼”的苏州地标建筑“东方之门”拖延11年、第四度延期交付……种种“烂尾项目”已成为一道尴尬刺眼的风景。
建筑项目烂尾,缘由各异,但共同的结果是,对城市空间资源形成了一种浪费,也不同程度地侵害了社会和公众的利益。面对一道道城市疮疤,相关的反思必不可少,责任追究也应提上日程。
刺眼的风景,真实的痛
位于杭州市文三西路丰潭路口的那幢水泥钢架大楼颇有些“鹤立鸡群”。这座1999年拿地、2006年开工的“杭州最牛烂尾楼”随着新年的到来也进入了等待竣工的第16个年头。“每天都像在施工,但就是没什么变化。我家孩子都快从小学生读成大学生了,它都还没建成。”家住附近的韦先生告诉记者。
在苏州,想要看到爆红网络的“秋裤楼”东方之门也还要再等等。这座本该在2008年竣工的苏州地标直到2008年才真正动工,前后11年间已三度违约的这座烂尾楼本将在今年1月交付,但按照目前的进度难以避免第四度延期。
烂尾,不光是刺眼的风景,对于武汉江夏区宏德嘉园的多位购房者而言,更是“真切的痛”。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本以为能换来温馨的新房,谁曾想却因开发商违规操作及债务纠纷被查封,还没完工就成了“荒楼”,连购房合同都被查出不是正规的。
烂尾缘由“各有各的不幸”
开发商拿地、施工的成本可不低,怎么“舍得”让好好的楼建着建着烂尾了呢?业内人士表示,出现烂尾楼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资金跟不上,而包括区域规划调整变更、开发商“捂盘惜售”等原因也会导致楼被“烂在一边”。
像“秋裤楼”等交付时间一拖再拖的烂尾案例,主要就是由于资金紧张、跟不上工程进度,施工单位延长工期甚至暂时性停工导致。一位资深项目施工经理告诉记者,这一类烂尾相对还算是“有盼头”的,开发商往往只是受制于资金压力,但开发的意愿还在,一旦盘活资金了工程就会继续下去。
记者了解到,“杭州最牛烂尾楼”,15年间历经城市行政区划变更、地块规划调整,又遇上征迁纠纷,还由于开发商建设中又提出建设12层地下车库等新方案,导致工期一再拖延。
但也有部分烂尾楼从诞生伊始就是带着“原罪”的。像武汉等地近期爆出的烂尾楼事件,开发商本身就违规开发、擅自扩建,甚至连开发资金也是“东拼西凑”,诸如此类的项目则极易陷入债务纠纷,而违规操作导致的烂尾局面更像是“预埋的深坑”,让普通购房者“防不胜防”。
教训不能随项目一起“烂掉”
虽然一些烂尾的商业开发项目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可以“看笑话”,但烂尾楼是对本就日趋稀缺的城市空间资源的严重浪费。消费者如果落入“烂尾陷阱”,就会造成财产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失。
山东济南“第一烂尾楼”、涉及2000余名购房者的三联集团彩石山庄房地产烂尾楼案中的白领公寓、水晶花园两个项目日前结束了司法处置工作,共向购房者发放执行款8.2亿元。这起烂尾楼案件,2000余名购房者经历了苦等8年无法收房的漫长煎熬。而从全国来看,多地不少类似纠纷的维权往往还需持续更长时间。
同时,开发商在面临“烂尾危机”时也应该主动站出来担负责任,尽可能寻求延续工程的机会,实在“无力回天”也必须积极配合、依法赔偿消费者损失,切不可妄图“拍屁股走人”。
对于政府部门方面的责任,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认为,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在出台规划时必须有长期性和预见性。对企业必须加强监管,不能让责任和烂尾楼一同“烂在土里”。“出现‘烂尾征兆’相关部门要按规定处罚;按规定要求开发商拿地时使用自有资金的,就不应该对于利用房地产信托资金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杨建华说。(记者吕昂、商意盈)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