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不实负面获利59万 扬州“网络水军案”告破
一个账号,频频在微信、微博以及各大网络媒体中出现,发布不实信息,干扰法院审判。但该账号并未在工商部门注册,在网络地址备案中也找不到,违法犯罪来无影去无踪。扬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会同邗江区警方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通过大量工作,查清了藏在账号背后的犯罪网络,将两名涉案嫌疑人抓获。目前,案件已进入到审查起诉阶段。14日,警方发布了案件详情。据了解,该案件是扬州警方在今年扫黑除恶行动中侦破的首例“网络涉恶性质”案件,也是全省公安机关首次侦破“原创发帖型网络水军”涉嫌非法经营的部督专案。通讯员 童瑞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传媒账号频频发布敏感信息,不实负面炒作干扰正常工作
今年4月15日,扬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发现,一个名为“阳光微视”的传媒账号在法院对某个危害公共安全案件即将开庭审理之际,在互联网上发布涉及该案事件的敏感信息,疑有炒作热点、混淆视听、干扰司法的意图,警方调查发现,“阳光微视”传媒并未在工商注册,网络地址备案里也查不到。
4月20日,专案组调查发现,扬州市邗江区某乡镇在对一处违建厂房进行拆除过程中,“阳光微视”传媒进行了报道,由于该报道的不实负面炒作,多个拆违工程被迫中止。
警方加紧追查,终于查清了“阳光微视”常用上网地址。4月24日,犯罪嫌疑人刘某某被抓获。刘某某交代了几起警方已经掌握的为客户有偿发布虚假信息涉嫌非法经营的犯罪事实。专案组认为,该案应该只是“网络水军”初露“冰山一角”,大量的资金流水和微信联系存在嫌疑,必须摸清其上下线和资金往来关系人,实现全“链条”打击。
衣袋里的名片揭开假记者身份,聊天截图牵出网络炒作同案嫌犯
刘某某到案后,只承认其通过“阳光微视”有偿发布过虚假信息,但矢口否认其是“阳光微视”媒体平台的主办人。专案组对刘某某的暂住地进行“地毯式”搜查,在衣橱里一件旧外套的内袋中搜出一张卷角的名片,名片上赫然印着“‘阳光微视’摄制组总制片、采编记者刘某某”。
在刘某某的微信聊天记录中,警方发现他多次以“阳光微视”总编身份收集爆料素材。在铁的证据面前,刘某某终于承认其虚构“阳光微视”记者身份,对外发布多条虚假信息,以期扩大自身知名度并非法牟利的犯罪事实。
刘某某不可能一个人完成这么多工作,他的同伙在哪呢?3部手机、1.6TB电子数据……民警在他530万条的海量聊天记录中昼夜查找,终于发现,刘某某曾经将一张《制片合同》的截图发送给一个网名“制片人”的好友,该截图中注明的炒作报酬为10万元。很快,侦查员锁定刘某某的同案嫌疑人黄某某并将其抓获。黄某某交代了其伙同刘某某有偿发布负面虚假信息,并进行恶意炒作的犯罪事实。
“网络大V”发布虚假文章1197篇,获利59万元
警方查实,2014年以来,刘某某伙同黄某某单独或者合伙在视频网站《腾讯视频》和《优酷》注册用户“阳光微视”,在新浪微博注册“楚天今报”,在微信注册“楚天今报”公众号等信息发布平台,先后发布虚假负面文章及视频1197篇(个),炒作内容涉及安徽、湖南、浙江等10余个省市,省内扬州、淮安、徐州等多个地市,文章阅读总量达2.8万余次,视频播放总量达85万余次。
警方披露,犯罪嫌疑人先后针对全国158件社会负面敏感(案)事件进行爆料炒作,对其中的当事人提供有偿编稿、制片,并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进行恶意炒作,非法经营数额59万余元。同时,刘某某这一“网络大V”与客户联系的介绍人、为客户发稿的“稿贩子”、发布负面虚假信息的委托人等“网络水军”真实身份被逐一起底。目前,刘某某、黄某某案已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警方介绍,该起案件是扬州警方在今年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侦破的全市首例“网络涉恶性质”案件,也是全省公安机关首次侦破“原创发帖型网络水军”涉嫌非法经营的部督专案。
邗江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
嫌疑人使用的假冒媒体名片。
嫌疑人手持的“采访”设备。
涉及扬州有影响事件的虚假报道。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