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连开六七家老火锅 盘点扬城火锅江湖五大门派

11.01.2016  15:58

  昨天晚上,新城河路一火锅店内,不少食客在排队。

  重庆老火锅店的特色菜肴。

  中国江苏网1月11日讯 四姐老火锅、宽窄巷子、老码头……细心市民发现,这一年多来,一批来自川渝的老火锅登陆扬城。而在上世纪90年代,大夏天在毓贤街吃麻辣火锅、喝冰啤酒,被扬城市民认为是一件极其爽快的事情。近年来,火锅在扬城已分化为多个流派。下面,本报就带您一一领略这些火锅门派的独门功夫。

  A

  门派盘点

  京川渝粤,口味各不相同

  滋奇火锅的顾问许明告诉记者,近十年,火锅在本土餐饮市场已分化为很多流派。除了川味,还有粤式豆捞、老北京开水涮羊肉,以及被“扬”化的本土火锅。

  南粤派

  曾是扬城最高档火锅

  南粤派火锅说的是豆捞。这出自澳门,与当地的赌场文化相关,豆捞,取自“都捞”谐音,意为捞财、捞福、捞运,讨个大口彩。扬州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澳门豆捞。

  业内人士介绍,粤式豆捞与粤菜一样,口味清淡,涮菜是以生猛海鲜为主要原料的,讲究的是鲜,“当年澳门豆捞可是扬州最高档的火锅,并不是普通人可以随便进门消费的。”70后周女士说,那时候扬州的火锅的主流还是川味火锅。

  川蜀派

  最早流行于扬城街巷

  川味火锅,拼的是辛辣,那种辣的的确确能将食客吃出一身汗来。这一流派的火锅,从上世纪90年代就在扬州流行,从毓贤街开始,转战淮海路、四望亭路,比较有名的是傣妹、小肥羊、小尾羊之类,涮菜也是牛羊为主。“傣妹是当年学生们中的名牌,便宜好吃。”80后潘女士介绍,现在四望亭路的傣妹早就不知道踪影,但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川味火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各家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始加入独门秘方,比如滋奇火锅的香菇贡丸。“当时为了创新,因为火锅店竞争很激烈,淮海路一排有好多,没有特色人们记不住。”许明说,与此同时,火锅店也在锅底上进行创新,单纯的红汤和白汤不够用时,本地开始出现烤鸭锅、鸭爪锅、大骨头汤锅等。记者了解到,当年仅在淮海路就有四川火锅、台湾火锅等区别,大家还争相推出干锅菜。

  淮扬派

  热闹火锅转向“小清新”

  当餐饮向精致化发展时,田园肥牛、石鼎香、滋奇等精致小火锅应运而生。

  “第一家精致火锅在淮海路的路头上,当年有统一的LOGO设计,还是卡通人物。”在那里请外地同学吃过饭的小黄告诉记者,外地人对于扬州本土火锅品牌的印象是汤底变化多样,非常受淮扬菜的影响,有巴鱼锅底、菌菇汤底等,配上讲究的食材和调味蘸料,又是小火锅,相对正式和高档。

  京城派

  无麻酱,不火锅

  老北京火锅用的是铜锅涮肉,讲究的是牛羊肉的品质。比较早的老北京火锅在望月路,随着东来顺等国内知名品牌的进驻,老北京味的火锅逐渐为扬城市民认可。

  “北京火锅的锅底就是白开水,先涮肉,锅里有了油和浓汤,再涮蔬菜刚刚好。”李先生老家来自北方,他说,在北方,吃火锅,麻酱和韭菜花是必备,“没有这两样其实是不正宗的。”

  巴渝派

  干辣椒花椒用作蘸料

  最近流行的重庆老火锅的特色则在锅底和涮菜,地道的吃法是用干辣椒、花椒等调制的干料用作蘸料,“这样的蘸料很多食客是不适应的,但是吃过都会印象深刻。”濮乐乐告诉记者。

  “现在这样的汤底和涮菜才是重庆老火锅,之前流行的其实是新派火锅。”重庆四姐老火锅的濮乐乐告诉记者,她的先生是成都人,来扬州工作后,总觉得在火锅店吃得不过瘾,“他觉得吃不到家乡味道,经常为了解馋从网上买火锅底料回来在家吃。”

  濮乐乐介绍,重庆老火锅的底料以牛油、菜油、辣椒、花椒、姜、蒜、豆瓣等为主材,不放香料,靠厨师掌握火候来确定底料是否炒香。底料炒好后开始兑锅,先将辣椒、花椒、鸡精、味精、姜籽、蒜瓣、醪糟、料酒、冰糖、精盐等放入锅内,再将油、白汤按比例舀入锅中,即可上桌,供客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