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打造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升级版
按照“儿童最大利益优先”的原则, 江苏省灌云县近年来从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障制度入手,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救助管理模式,全力打造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升级版。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被命名为全省民政系统2013-2014年度“青少年维权岗”。县孤儿集中供养新模式走进央视新闻联播,被评为2015年度江苏省“现代民政建设十大创新成果”。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
凝聚救助管理工作强大合力
灌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其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理创新十大工程,并把孤儿集中供养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列入年度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职责分解给相关部门,明确职责范围和目标任务,加强督促检查,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格局。为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县民政局开展对全县困境未成年人摸底排查,为2212名困境未成年人建立了电子档案,为开展困境未成年人评估及帮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为加强对街面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在县救助站增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牌子,同时核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4名,先后开展了“接送流浪儿童回家”“流浪儿童回校园”等专项活动,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做好孤残儿童救助工作,该县成功地建成了儿童福利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达4300多平方米,总投资达600多万元,拥有教学楼和公寓楼各一座,配有食堂、餐厅、标准卫生间等现代化生活服务场所,成为孤儿名副其实的新家,其功能配套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集中供养全县89名孤儿,走出了“政企联手、集中供养、教养一体、社会参与”的孤儿养育的新路子,成为全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障事业的有益实践。
加大经费投入,创新服务模式
提高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
灌云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救助管理服务设施,为流浪未成年人打造温馨家园。在县救助管理站的基础下,按国家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建设的规范标准要求,推进未成年人救助管理设施建设,以满足流浪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还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里矫治室等服务设施,以医治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灵创伤。
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对流浪未成年人施以关爱性、人性化救助,致力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回归校园、回归社会,对有疾病的流浪未成年人,及时送定点医院治疗,对暂时无法查清家庭住址的,送至寄养点妥善安置,目前已收养了12名流浪未成年人。同时,针对流浪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专门设立了“法制大讲堂”,聘请了5名司法专家通过采取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精神慰藉等方法,开展了流浪未成年人的思想感化、关爱帮扶、源头防治等工作,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流浪未成年人再次流浪社会及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针对孤儿基本生活的需求,建立了孤儿生活保障自然增长机制,按照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960元、机构抚养孤儿每人每月1600元的保障标准,及时发放生活保障金,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事实孤儿”每年发放1000元生活补助金。落实孤儿医疗保障待遇,积极协调医疗卫生部门,将孤儿纳入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的保障范畴,孤儿可就近到县医院、县中医院就医,确保其病有所医。
整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
为未成年人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灌云县积极探索孤儿救助管理新模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拓宽救助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为孤儿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搭建社会助学平台。为了确保孤儿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协调县教育部门,对进入县儿童福利中心符合入学条件的孤儿,提供九年制义务教育,就近进入公办学校学习。为了让孤儿在学习上不掉队,从全县近百所中小学中择优录用9名工作人员,担任孤儿课余学习辅导老师,还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主动牵手中国矿业大学、省沿海高速公司等单位,通过羽翼网络支教、“希望来吧”等平台为孤儿进行学业辅导,确保每名孤儿都能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升入中师、职中等高一级学校的孤儿除继续提供生活资助外,还建立了定期走访服务机制,随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并负责学习费用直至完成学业。
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在全县开展“爱心领养”活动,组织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到儿童福利中心,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当孤儿的“社会家长”,每月至少走访或联系结对孤儿一次,目前中心已有75名孤儿被爱心人士认养。
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组织社会志愿者到儿童福利中心,为孤儿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服务,陪同他们游玩和聊天,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收集孤儿心愿,通过多种渠道为他们圆梦想。2013年有四名孤儿走进了国家航天城,与航天英雄零距离接触,过了把航天瘾。此项活动的开展让孤儿切实感受到了“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不但有了家,还有许多爱心人士关爱自己,成长的路上,必定是幸福与自己一路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