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临港产业区——“生态底色”描绘“港产城融合”
新华报业网讯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灌云县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起始之年。作为灌云县沿海开发的主阵地,灌云县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是连云港市重点打造的六大千亿元经济板块之一。2014年,该区实现工业入库税收4.78亿元,同比增长48.91%,新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开工过10亿元项目4个。 新的一年,灌云临港产业如何在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发展上迈上新的阶段?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管委会主任、燕尾港镇党委书记张启银认为,务必强抓作风转变:自加压力,抬高目标;只争朝夕,挂图作战。在措施落实上,做到责任体系、质量标准和时间节点“三个明确”,坚持跟踪问效、督查考核“两个强化”。 张启银表示,围绕“加快港口开放,主攻特色产业,呼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突出“港口运营外向化、特色产业规模化、园区建设生态化”三大目标,倾力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优势,确保全年实现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投入1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亿元,工业企业税收5亿元。重点措施是“三个加快、三个跨越”: 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实现港口开放新跨越。作为临港园区、“一带一路”交汇点,将充分挖掘新优势、放大新优势、营造新优势。一是扩大港口建设,提高承载条件。3#码头2个5万吨级粮油专用泊位年底前完成水工主体;4#码头2个5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启动前期工作,力争具备开工条件;开展2个5万吨石化液体专用泊位的前期研究。完善港口物流园道路、供电等配套设施;建成10万㎡堆场;引进物流企业3家,初步构筑现代物流业框架。二是拓展近洋航线,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完善“一关三检”条件,实现口岸对外开放。加快码头规范运营和市场开拓,开辟对接连云港港和上海港的内外贸专线,力争开通东南亚、日韩等国际近洋航线,积极争取保税政策和保税物流园建设,建设大宗贸易电子交易平台,争取将燕尾港申报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实现较高起点的对外开放。加快以港口为龙头的集疏运体系建设,年吞吐量达300万吨。 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集聚新跨越。高擎产业大旗,强化“项目为王”理念。一是突出重点招商,重抓龙头项目。全年参加和组织各类招商活动不少于35次,围绕港口物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定位,加大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日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力争新签约过10亿元项目10个,过50亿元项目1个。二是突出项目推进,加快投产达效。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快富生石化、华能海上风电、华能热电联产、国泰力勤、森柏粮油工业园、扬州晨化、光大危废焚烧等项目建设,推动华能海上风电、华能超超临界火电场等许可手续办理的服务,推进苏州医药辅料、韩国高压油管、深圳天骄锂电池等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尽早形成经济增量,构筑新的产业支撑,力争全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效益。引导明盛、乐斯、恒运、宝诚、连连、中港等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开发新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借助与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众多高校院所建立的合作关系,依托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高新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力度。 加快环境打造,实现生态园区创建新跨越。重抓环保基础设施的效能达标。胜科水务在加快提标升级、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年底前实现日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光大环保固废填埋场和危废焚烧场提升运营水平,确保固废规范处置。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年内完成设备安装,逐步取消园区在用的燃煤蒸汽小锅炉。完善园区和企业整治长效机制,加大对园区水环境、气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快园区的绿化美化,坚决打好环境保卫战、攻坚战和持久战,推进省生态园区创建工程。孙明春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