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滨湖调整规模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一个社区规模多大为合适?最近从滨湖区民政局获悉,该区社区治理“十三五”规划正在调研制订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设想是每个社区尽量不超过4000户。对社区规模进行重新考量是出于现实问题:随着城市居住人群的“南移”,滨湖区社区治理的压力日增,最为典型的就是太湖街道,常住人口从2007年的3万多人,到去年年底增加到12万人,也就是这个街道,过去两年提交了三次增设新社区的请求。
最先获批并运行的是南湖家园社区,曾度过6年托管的日子。“搬进来的前几年,我越想越后悔。”周培芬2008年7月从周山浜搬进这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在2014年以前一直住得不开心。主要有几档事:物业管理不到位,老年人茶余饭后没有活动的地方,还有后面廉租房里有对夫妻天天吵架。更痛苦的是:没有地方“吐苦水”——这个小区是由附近的社区托管,日常只有个联系点办理事务性工作。
“一个原本只有1000多户的社区,要再接管4000多户居民,几年运行下来,确实效果不佳。”太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还是要单独设立社区,以便于更好地摸清居民需求,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社区治理模式。去年4月,邵熔成为新成立的南湖家园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周培芬就上门了。这位老阿姨着实不客气,把自己的意见摆出来:小区环境要改变,你看小区围墙上有多少个洞?小区里的老党员们也找上门来:党员活动要加快开展。社区干部一圈走访下来,居民们的主要反映真如大家所说,物业管理有欠缺、社区活动不丰富。为此,邵熔跟物业公司的项目经理“谈”了十多个来回,拍过桌子红过脸,“终于达成共识,必须合力把环境整治好。”如今,老年居民室内室外活动场所已经敲定,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800平方米的小广场也已规划好,围墙也重新整治。
“社区大变样了”,周培芬说,“请亲戚上门,也觉得有面子。”社区班子还开始了活动和项目的规划,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为社区里的特殊人群、特殊家庭子女启动一批公益创投项目,吸引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尤其是引入“乐享空间”模式,把从城市四面八方来的居民召集起来,一起来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与决策,“培养感情基础,汇集居民智慧。”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滨湖区社区规模的大小出现了悬殊,有的甚至一度出现过“空挂社区”——人都搬走了,社区还在;有的则“爆满”——人越来越多,社区服务跟不上。据悉,除南湖家园社区外,太湖街道还增设了瑞星家园社区、天鹅湖家园社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个社区入住率不断增加,原本托管社区也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为此设立新的社区,配备新的团队进驻。
“结合实际,以合理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划分社区。”滨湖区民政局人士介绍,社区规模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对社区可利用资源的多少、可行使权利的程度、治理的难易、居民共同生活方式的异同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规划按照每个社区3000—4000户的人口规模,考虑资源分布与整合以及居民使用设施的便利性、可达性划分社区。与此同时,调整和重组社区充分尊重现状并适当加以优化,对成立时间长、历史悠久、形成特色品牌的,尽量不作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