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成果发布
10月19日,“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项目报告指出,中国濒危沿海湿地持续退化,建议制定政策加强保护和恢复这些重要生态系统。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出席会议并致辞,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亨利·保尔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出席会议。
彭有冬说,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滨海湿地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湿地类型,目前全国共有滨海湿地579.5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近年来,中国在滨海地区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全面开展了沿海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保护管理能力建设、生态监测与评估等活动,调动各级政府和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构建了滨海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立了32个滨海类型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恢复红树林湿地、河口湿地和其他退化湿地起到了重要作用。滨海湿地提供的众多生态系统服务,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态保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滨海湿地生态状况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和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滩涂围垦和填海、海产养殖与环境污染等,滨海湿地受到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快速退化,迁徙候鸟的数量与种类也逐渐下降。
彭有冬指出,由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保尔森基金会、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实施的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借鉴了美国在湿地保护管理、退化湿地修复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模式,为解决中国滨海湿地面临的系列生态问题,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项目在滨海湿地保护法治建设、工程规划、科技支撑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在沿海成功建立了中国湿地保护网络,搭建了由政府、自然保护区、环保组织、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对推动中国湿地保护管理事业发展、保护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国家林业局正在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力争在湿地产权确权、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以及分级行使全民所有湿地管理清单、全面保护湿地等重大制度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希望相关专家、机构和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关注我国湿地保护与恢复事业,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4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美国保尔森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启动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项目由老牛基金会资助,保尔森基金会组织实施。经过20个月的调查研究,项目形成多项结论与建议,供决策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