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学校京剧社团音乐老师孕育梨园幼苗
图为孩子们在练功。朱凌云摄
“将身儿来至大街口,尊一声过往宾朋听从头……”上周五下午,滨江学校体艺楼京剧练功房内传出一声声稚嫩的童声唱腔,在老师的指导下,12名小孩子身着京剧戏服,一边练腿功,一边有板有眼地演绎着京剧《三家店》的唱段。
一堂音乐课 催生了一个京剧社团
滨江学校京剧社团的成立来源于一堂音乐课。学校的音乐老师姚灵娟是位京剧爱好者,去年她在给二年级的孩子上音乐课时,正好讲到课本上的京剧《打龙袍》的节选片段,别出心裁的姚老师想到,与其枯燥地灌输,不如用“唱”的方式向孩子们教授这一章节的内容。
“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灯官我一时数不清。”活泼有趣的唱词、抑扬顿挫地唱腔,姚老师为孩子们演绎完毕,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孩子们热烈地鼓掌,要求老师再唱一段!孩子们的反应让姚老师有些意外,她没想到孩子们对京剧竟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开设京剧社团的想法也就此产生,姚老师向学校递交申请后,很快得到了批准。
随后,她在二三年级的孩子中,挑选出身形身段合适、音条件较好的孩子,加入京剧社团。姚老师介绍,学习京剧,孩子年龄越小越合适,基本功要从小练才能扎实。苗子选好,她还为孩子们统一购置了服装,根据嗓音和表现力,为孩子们分配角色。姚老师本想为孩子们请专业京剧老师前来授课,但孩子们一致希望姚老师上课,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愿,非京剧专业的姚老师每周二、周五都会赴泰州拜师学艺,系统地学习京剧知识,回到学校后再原原本本、毫无保留地教给孩子。
京剧社团成立约有一个月,在教学时,姚老师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每教新的唱段前,她都会将其中故事先用白话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孩子们在学习京剧时也能学习经典故事,领悟其中深刻的教育意义,两者相辅相成。“既然决定做一件事,我想就要认认真真地对待并坚持下去。”姚老师这样说道。
孩子天赋初现 刻苦练功让家长欣慰
练功房内,孩子们绷着一张张稚气的脸,正生龙活虎刻苦练功,认真学着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很有“范儿”。每周五下午,孩子们来到社团,80分钟的学习时间,他们很是珍惜,压腿、踢腿、跑圆场、练嗓,他们在课上认真专注,练功时自我纠正,两节课结束,几乎每个孩子都是汗流浃背。
三年级的学生施禹,在学京剧方面颇下功夫。最初,老师在音乐课上给全班同学讲授京剧知识时,小小年纪的他就想到了在笔记本上写下:“唱好京剧,必须做到哪几点……”酷爱京剧的他,即便在放寒假时还坚持天天练功,课间休息时也不放松,拿着谱子唱练。他说:“我将来的梦想,就是成为像梅兰芳那样的京剧大家!”有着拉丁舞功底的他,在学习京剧时如鱼得水。当初在挑选苗子时,施禹表演了一段《说唱脸谱》,姚老师一眼就看出了这孩子的天赋,她相信假以时日,这孩子能够在京剧上有自己的独特造诣。
社团孩子们的那股认真劲头,也让老师和家长倍感欣慰,很多家长还会从旁帮助。学生朱逸凡的妈妈常把儿子在家练功的小视频通过微信发给姚老师,请老师帮忙指点纠正,有时她还会和老师沟通交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家长们表示,孩子参加京剧社团后,不但没有影响学习,精神面貌反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生活习惯没有以前那么娇气,更懂得尊重和谦让。
学校鼎力支持 培育京剧苗子传承国粹
滨江学校校长赵光礼说,学校开设京剧社团,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通过不断练习,了解国粹、爱上京剧,同时也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京剧虽然对孩子自身条件要求较高,但只要孩子感兴趣,学校就会为他们创造学习、表演的平台。只要孩子们学到本领,有孩子能走上京剧的道路,那么教育就是成功的、有意义的。
“京剧作为国粹,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应该被年轻一代所熟知并学习。孩子们学习京剧,还能锻炼身体、修身养性。”姚老师说,目前来看,她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希望社会上京剧名师或者是热爱京剧的票友能够提供帮助和建议,为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社团还会继续在学校挑选有天赋的好苗子,预计京剧社团将会有30个左右的孩子。
未来,京剧或许能成为滨江学校独树一帜的校园文化,期望一批小有名气的娃娃演员能脱颖而出,能组建一支“少年京剧表演队”,学校也欢迎更多热爱京剧文化的孩子前来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