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东线之源 追文明之本
她的背后,是一支精心呵护她的先进队伍。从2013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次在险情中准确测报水情的王成,到2014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门外汉主动学习成长为技术能手的丁建兰;从省五一巾帼标兵徐华,到“最美江都水利枢纽人”蔡平、雍成林、李勇……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江都人,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
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被批准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他们连续第四次获此殊荣。
制度引领 巩固文明之基
从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文明的进程中还需有制度的保障。“在责任上,我们通过签订‘四状两书一合同’(工程管理、目标管理、党建、党风廉政责任状,文明创建责任书和党风廉政承诺书,经营承包合同)落实到岗到人;在考核上,我们采用‘每年四考、一考三评’的新方法,进行每季考核,通过自评、他评、考核领导小组综合评价,以《督查通报》形式公布;在奖惩上,我们再根据季度考核和年终评比结果,将文明创建考核与集体荣誉、个人绩效挂钩。”江都管理处主任辛华荣向记者介绍说。
这其中,完善的学习制度又是管理处保持先进的不竭动力。据了解,管理处修订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管理办法》,联系实际开展读书调研活动,每年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及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举办干部素质教育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夯实理论基础。通过开展每周一题、每月一课、每月一试、每年一赛“四个一”活动,组织专题培训和技能比武,使理论实践融会贯通。
在老带新、师徒结对的优良传统上,管理处又充分利用好“技师工作室”等交流平台。3年中有4项科研成果荣获省级科技奖项;3名职工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勇夺桂冠,12名职工获得大赛表彰;一批职工荣获国家、省级荣誉称号。这些沉甸甸的的奖章既彰显了江都水利枢纽人才的素质,也诠释了文明的源泉。
载体丰富 闪耀文明之光
日复一日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枯燥的,但是江都人是幸福的。管理处每年都将开展30多项文明创建活动,平均每月就有2次以上,给业务工作增添了更多精神之花。例如在主题教育上,有道德讲堂、文明有礼培育、道德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而知识竞答、歌唱比赛、拓展训练、趣味运动等特色活动大大丰富了职工的生活。建处50周年之际开展的处标识、处歌创作等“十个一”水文化系列活动还历历在目,厚厚的“风、魂、花、韵”系列画册,描绘和记录了代代江都人奋斗的历程。根据《水文化发展规划(2014-2020)》,管理处把“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列入指导思想,还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领发展、教育职工、推进现代水利发展的作用。
榜样是一种力量,为把这种文明的力量传递下去、奉献社会,管理处成立了有组织、有制度的志愿服务队伍,40%的职工注册志愿者,所有党员完成社区登记。汛期抢险救援、水中救援、水电维修等便民服务队,活跃在社区街道,成为市民心目中的“最美江都水利人”。“小红帽”们每年接待大中小学参访2万人次,在“运河申遗”“南水北调东线清水走廊”等关爱山川河流大型活动,和义务奉献、学雷锋、水法宣传、河湖保护等服务活动中,都传播了江都文明的种子。
处机关第二党支部七年如一日地为当地花荡中学的同学送去慰问和关怀。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互帮互助,开展“邻里守望”活动,参与“微公益”等主题捐赠,在这里成了常态。多年来,管理处向灾区、贫困家庭、重病患者捐款活动,累计达100多万元。每年组织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10万多毫升……
与时俱进 拓宽文明之路
精神文明之花经久不衰,更进一步促进了管理处的业务工作。近年来,管理处不断引进MBO目标管理体系、ISO质量认证体系、精细化管理模式等先进管理理念,出版《泵站精细化管理》《水闸精细化管理》指导书,率先编制并实施《江都水利枢纽管理现代化规划(2011-2020)》,探索建立工程自动化集中控制及信息化管理体系。“我们正在由排灌专项管理,转向集防汛防旱管理、工程运行管理、河湖管理、信息管理、水资源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从而实现管理现代化。”辛华荣向记者指出。
不仅在管理上与时俱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管理处还不断开拓新市场,服务类型从劳务型转向技术型,形成以机电安装、委托管理、科研设计、通航服务等多元经营格局,给“江都水利枢纽”的优质品牌注入了新的内涵。其中,维修养护中心(机电设备安装处)是江苏省水利系统唯一具备110kv施工资质的单位,先后组织承接了江苏、山东、天津等地50多个大中型泵站的机电设备安装项目。此外,南水北调宝应站、上海浦东机场、清水河泵站等多个代管运行项目获得业主肯定和市场认可。经营项目的拓展,同时也提高了职工业务技能,提升了单位经营管理水平,让这条文明之路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每到深秋时节,江都管理处北大门到第一抽水站的柏油马路旁,高大的银杏树宛如撑开的金色大伞,树枝上片片黄灿灿的“小蒲扇”摇曳着点点金光,与满地金黄的落叶相映生辉,形成了中间拱形的“黄金大道”,这条路上走过了120多个国家的重要来宾,两次吸引中央电视台记者竞相报道,众多游客、市民纷至杳来。这是连接管理处和群众的“迎宾大道”,也是他们奉献社会的文明之路。(刊登于《中国水利报》作者:姚吟月 夏炎 颜蔚 张斌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