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双挂双促”闯出发展新景

27.10.2014  10:02

  新华报业网讯 坐上开往溧阳社渚镇上蒋村的镇村公交,宜人的景色映入眼帘:层峦叠嶂,白鹭齐飞,流水潺潺。来到村头,一座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滚水坝已经翻修一新,可蓄水3万多方,灌溉农田500余亩。一望无际的稻田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微风拂过,道旁的竹林沙沙作响。这里是溧阳西陲,背倚天目山余脉,与安徽郎溪县遥相对望。60多岁的村民熊阿财说起村里的变化喜不自胜:“道路硬化了,村镇公交通到家门口,水坝翻修了,村里的旅游资源也纳入全市大旅游一盘棋,村里以后要更加热闹了。

  上蒋村的变化源自溧阳2012年8月启动的“双挂双促”结对帮扶行动。溧阳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以部门、企业与村挂钩、干部驻村挂职的方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帮扶3年行动,荣获了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奖。帮扶行动即将收官,边界小村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蒋村是溧阳市委的联系点。市委书记盛建良踏田埂、进农舍、访车间、听民情、察村情,与大家共商增收计、共解发展难。在新农村生态农业园,挂钩干部一边给新种的杨梅树锄草,一边和农业园负责人聊起了新品种引进、市场销售。农业园负责人陈庆成是浙江温州人,承包4800余亩地,主要是瓜果茶叶种植和家禽养殖。席地而坐话增收,大家议出一条路子:“利用好社渚苏皖边陲的地理优势,将业务扩大到临近的安徽地区,既做大本土,又扩张外地。”“食品安全一定要慎之又慎,种子、人工,包括土壤、水源都要严格把关,农业园附近有没有化工厂?”当得知社渚的上游地区安徽梅渚有两个小型化工厂时,环保部门立即与相关环境督查部门取得联系,经过多次协调处理,去年11月,污染水质的化工厂被勒令停产。

  上蒋村所在的社渚镇是溧阳的工业重镇,是该市首个纳税销售超百亿元的乡镇,不过也存在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主导产业以建材、纺织服装为主。以溧阳“次中心”作为更大的发展视域定位自我,加快改变产业结构“吊单杠”的局面,成为“双挂双促”座谈会上最热门的议题。

  产业结构调优。社渚镇党委书记花建国介绍说,目前金峰水泥集团已经启动了新的制造业项目,率先吹响了转型的号角;宝丽丝纤维公司长期坚持与高校合作,发展蛋白纤维产品,成立全国唯一的功能纱线研发中心,成为欧洲多家高档品牌的原料供应商,并积极与韩国三星纺织集团开展多领域合作。社渚镇将基本形成建材、纺织服装两大基地和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配件等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体系。

  生态旅游添绿。社渚生态资源丰厚,石屋山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山上有春秋时期的欧冶子铸剑池遗址、唐代白云寺,山下还有碧波荡漾的饭塘、楼塘两座水库,并有马灯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打造一个溧阳版‘世外桃源’。

  特色农业增富。社渚青虾近年来广获美誉,打出了“北有盱眙龙虾,南有社渚青虾”的旗号。青虾养殖带头人、社渚青虾协会会长官德保正在推进“青虾上山”,今年全镇新增4500亩养殖面积,是省内最大的青虾养殖基地之一,总养殖面积达4万余亩,预计年产值将超3亿元。

  记者了解到,以社渚镇为代表,溧阳各镇区正抓紧建设一批“造血性”帮扶项目。溧城、竹箦、别桥等镇积极发展物业经济、厂房经济;南渡镇全力发展电子商务,已成功注册“智慧溧阳”域名,建设2.5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园提供配套;围绕农村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改革热点,溧阳还积极组建农地股份合作社,通过优质品种、名牌商标、商务平台等形式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

  本报通讯员戴跃邦朱跃芳 本报记者蔡炜唐澄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