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高手 选择“勇”往直前的泳道
4岁开始游泳训练,拥有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26岁的天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生王耕籍从小到大游得最拼命的一次,却不是在泳道里。
王耕籍至今仍常常略带得意地“回味”那次表现:在天津大学的敬业湖,他救出了一名落水女生。从下水救人到带人上岸,总计用时不到一分钟。
令这位校游泳队前任队长在队友面前感到自豪的是,泳坛高手常有,救人的机会却不常有。
那是2014年6月14日零点过后,王耕籍结束了一天的实验开车回家。路过敬业湖畔,在昏黄的灯影中,他发现有人拦车,半路还横着一辆自行车。拦车者焦急地喊他“老师”,告诉他,有人落水了!
王耕籍连车钥匙都忘了拔就冲到了湖边。“当时第一个想法是不能不救。”他回忆说。
落水者就在离岸四五米远的水域挣扎。最早的目击者、天大建筑学院学生邓鹤是个“旱鸭子”,无法下水施救。他情急之下拦住的这位“老师”,是天津市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的冠军,一根真正的“救命稻草”。
王耕籍蹬掉拖鞋,没来得及脱衣,但他并没有一个猛子扎下去——不知深浅就跳下,容易受伤。他试探着入了水,然后拼命向落水者游去。落水者头部在水面起伏,显然已经呛水。他从背后揽住落水者的颈部,使其头部露出水面,再快速向岸边游去。
他说,同样是争分夺秒,这跟游泳比赛不一样,比赛像是“考试”,要去拿高分;而这个时候,首先要稳下来,别出纰漏,人命关天。落水女生被救上岸后,神志不清,身体抽搐。王耕籍摸了摸她的脉搏,以一名游泳健将的经验,根据其心率判断无需实施人工呼吸救助。此时,岸上包括邓鹤在内的3名同学早已报告了学校保卫处。
等到落水女生被救护车拉走,王耕籍又返回教学楼,洗了洗。他到家时已接近凌晨两点。母亲刘雪平看到儿子浑身湿漉漉的,以为他刚打完篮球。他也没提救人,只对母亲说:“睡觉吧,明天告诉你个事儿。”
直到次日晚上,刘雪平才知道此事。她感到后怕——敬业湖的水草很密,下水救人存在很大风险。但对于儿子冷静果敢的表现,她夸了一句:“游泳没白练。”
王耕籍也很开心自己的本领派上了用场。他没对人主动谈起这次深夜奇遇,直到实验室的同学从他身上嗅出了湖水特有的腥味儿。
打篮球时,大大咧咧的王耕籍才注意到,自己的脚底被岸边尖锐的石头划了道不小的口子,成了见义勇为的“留念”。
这次义举的另一种纪念,是2014年年底授予他的第十一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称号和5万元人民币奖金。在颁奖会上,王耕籍见到了众多获奖人,他感到“欣慰”,感到“共鸣”,感到“温馨”,也感到了“正义”。
这个年轻人感慨,大家的职业各有不同,但面对危机时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总体而言,社会上还是保留了见义勇为的风气。普通人亲眼目睹的见义勇为事例不多,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只要有机会,很多人都会这样做。
天津大学游泳队队员张志博告诉记者,听到王耕籍救人的事情,队友们没感到多惊讶。“这是他的性格使然,他肯定会做的。”他说,王耕籍平时大大咧咧喜欢开玩笑,但在关键时刻,“他会站出来,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而王耕籍接下来的举动让队友们感到意外。今年3月4日,“学雷锋日”前一天,王耕籍与校方沟通后,捐出5万元奖金,设立“天津大学见义勇为基金”,专门用于奖励那些见义勇为的同学。这是天大历史上首项由在校生单独捐资设立的基金。
王耕籍表示希望用这笔基金鼓励更多人见义勇为,把正能量传递出去,“让见义勇为的精神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自己早就想过,见义勇为的奖金不能自己花掉。“这个事情跟钱没关系,救人不是为了钱。”他表示,自己也常常回想起救人的情景,当时的表现令自己感到“满足”,这是自己人生履历中一个“漂亮”的章节。对他来说,奖金并不重要,精神上的褒奖已经足够。
家人也支持他的举动。刘雪平说,花掉这笔钱对儿子来说没什么意义,“有意义的钱,不能花在没有意义的地方”。
王耕籍并非不知道社会的复杂。这几年里,他耳闻了种种做好事反而麻烦缠身的故事。他对记者说:“我不想评论别人好和坏。但是我觉得,一个大学生,一个有能力的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要思考。自己做好了,大家也会慢慢做好,首先自己要带头做,把自己该做的、能做的做到最好。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