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如家一般温暖
——探访省内唯一的优抚精神病院
新华报业网讯 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来到扬州市五台山医院——省内唯一的民政优抚精神病院,探访这个神秘的医患群体。
怀着忐忑的心情,记者走了进去。接连经过两道门,只见是一间又一间的病房,每间病房里紧凑地摆放着多张单人床,洁白的床单和叠成豆腐块的被子,仿佛告诉人们病人的特殊身份。
“病区选出了班长、排长,大家都自觉用部队的纪律约束自己。”护士长翟瑜介绍说。
采访时正值晚饭时间,病患们井然有序地用餐,餐厅很安静,只听到墙上的电视在播着新闻。一切看似正常,不同的是,他们用一种直勾勾的眼神看着来访者。“这也是长期治疗的药物反应。”护士长说。
“不发病时,他们和正常人差不多。吃集体伙食的,‘特别馋’,每隔一段时间,护士就会带着他们去附近的超市购物,买点好吃的‘打牙祭’。”护士长指着餐厅旁的一排柜子说,这是他们的“零食柜”。住在这里的优抚对象,每个月都有生活补贴,就算已康复,也有很大一部分回不了家,他们没处花钱。
有些老兵在发病时,感觉炮火在耳边轰鸣,战友在身边倒下。护士们一遍遍安抚,一次次化解伤痛。社防科姚静在翻查资料后告诉记者,院内现有优抚对象285人,89岁的曾庆桃是年纪最大的一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如今,老人已在院里住了近20年,早已把医院当成家。还有很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兵,在这里终老。
由于医院的特殊性,留住人才很难。入行17年的护士长王圣秋的母亲也是护士,从小在医院长大的王圣秋不惧怕这些老兵,“小时候,我就吃他们从窗户里递出的糖,他们很渴望外面的世界。”
王圣秋说,多年前,护士每月有几十元补贴,大家都戏称它“挨打费”。“在这里工作,要做好随时被打骂的准备。刚接触这份工作的年轻人难以接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了解了每个病人的发病原因,就都能理解了。当他们病情好转时,会给我们买礼物赔礼道歉。”
每个病患的生日,护士长都记得牢牢的,并准备好蛋糕一起庆祝。逢年过节特别是过年,从院长到护士,都会守在这里,就像守望自己的家园。
五台山医院院长、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沙维伟形容:曾经,医院有两堵“围墙”:一座是有形的,3米多高;另一座是无形的“墙”,不理解的人总是带着异样的目光打量这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已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座“孤岛”发展成为环境优美、围墙低矮的敞开式专科医院。
而对于这285位特殊病人来说,这里却始终像家一样温馨——事实上,不少病患回家后又返回院里,因为这里更是他们如家一般温暖的港湾。本报记者唐悦
本报实习生靖裕思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