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从试点之初的6笔发展到目前的近100笔。与此同时,该局也接到3笔不良贷款纠纷信息,涉及放贷资金约3000万元。质押融资违约后,知识产权变现有多难?降低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还要做些什么?
“一旦出现坏账,知识产权不像其他固定资产抵押物这么容易变现。”温州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处处长朱勇敏表示,为了让知识产权变现更加客观公正,温州市将鼓励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
“知识产权变现渠道是否通畅,决定温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之路能走多远。”朱勇敏透露,为了解决知识产权有价无市的难题,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流转平台将是科技部门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据介绍,温州市未来将尝试质押的知识产权通过浙江省内外各大科技成果网上交易;举办专场的拍卖会来变现;同时考虑将债务转化成一定的股权,通过股权交易实现知识产权变现。
如果短期内难以变现,那么手中的质押知识产权随时会有贬值的风险,这对银行而言无异于烫手山芋。
曾任温州银行瓯海支行信用风险执行官的张康认为,知识产权容易受到侵权,如果企业维权不力,贬值风险较高,这种风险又恰恰是银行难以掌控的。
出于对潜在未知风险的考量,银行对于当前知识产权质押不敢轻易加大放贷规模。据了解,虽然温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放贷笔数增长较快,但多数以500万元以下小规模放贷为主。
用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且潜在风险较高,3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良贷款并未放缓银行进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步伐,从2013年不到10笔发展到目前的近100笔可见一斑。那么,银行的信心和胆量从何而来?
张康的理解是,传统银行信贷看重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知识产权信贷更看重将来。“毕竟用知识产权申请贷款的企业发展潜力较大,与其等企业做大了所有的银行都会来抢,不如现在先下手为强”。
“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不良贷款数额,这3笔知识产权质押不良贷款可谓微乎其微,但背后曝露出来的市场风险不可小觑。”温州大学教授吴玉宗认为,这将促使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审查变得更为理性,除了考虑传统贷款业务的固定资产“硬信息”,势必会更多考虑“软条件”,如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销售渠道和商业模式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