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夏程弟为孩子上学来到靖江
夏程弟
临近过年,炒货商更忙了,骥江路上的夏程弟也不例外。夏程弟是浙江温州人,在他身上,有着温州人特有的精明能干、开朗热情。
二十年前,夏程弟带着老婆和一双儿女来到靖江,在市中心开了一间小小的炒货铺。如今,儿女已长大离巢,他依然在坚守。
被靖江高质量的教育吸引
夏程弟家有兄弟四人,他是家中老大。和很多温州的孩子一样,他很早就外出闯荡,先后辗转于吉林、武汉、内蒙古等城市。
“年轻的时候,觉得哪里生意好做就往哪个城市赶,等两个孩子渐渐大了,我开始为他们的上学担心了。”在夏程弟身上,有着很多温州人所特有的精明热情,但与一些温州人“重商轻文”不同的是,他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上心。三十岁之前,他与妻子辗转在城市间做小生意,两个孩子一直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过。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他开始为孩子们的上学问题着急了。
“来靖江完全是偶然。正当我为孩子上学头疼的时候,一位多年的老友告诉我,他三年前在靖江开了个店,把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也带到靖江,三年过去,孩子的成绩明显提升,性格也更开朗活泼。”这位老友的孩子,夏程弟也见过,孩子三年来的变化,他看在眼里。虽然此前,他从未到过靖江,但就在那时,他做了一个决定:把店搬到靖江,两个孩子在靖江上幼儿园。
“现在看来,当初来靖江是正确的选择。儿子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宝钢工作,女儿本科读完后,考上了研究生,现在还在大学深造。”时至今日,夏程弟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依然很得意。
一天卖上千斤糖炒栗子
刚到靖江时,夏程弟从事着老本行——卖眼镜。一段时间后,他又改行卖皮鞋。他爱看新闻,特别关注一些致富的报道。在看过“傻子大王——年广久的故事系列”后,他立即转行卖瓜子、花生等炒货。
夏程弟手脚麻利,待人热情、不缺斤少两,卖瓜子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一次出差进货时,他看到一些炒货店兼卖糖炒栗子,生意还好过瓜子。敏感的他立即“现学现用”,回靖后就在自家的炒货店增加糖炒栗子。夏程弟炒出的栗子又酥又糯,很快就有了市场,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一千多斤。“糖炒栗子看似简单,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我的栗子都是在河北迁西收购的,此处的水土特别适合栗子生长。成熟的板栗运到靖江后,翻炒之前要用筛子选一遍,剔掉坏的。炒栗子就更要多加小心,什么时候添加桂花油、什么时候放糖稀,都有讲究,正常情况下,一锅三十多斤的糖炒栗子,半个小时就能出锅。”说起糖炒栗子的生意经,夏程弟侃侃而谈。
夏程弟很有经营头脑,眼看着城区的糖炒栗子摊越来越多,他想到了新的宣传方式——用自己的名字和头像打品牌。这一招着实厉害,一段时间后,“夏程弟板栗”在众多小店中脱颖而出。
亲历德诚商圈的变化
在靖江的二十年时间,他的小店没有移过位置——一直在骥江路上,也正因此,他见证了德诚商圈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到靖江的时候,骥江路是靖江最繁忙的商圈,这条路上有电影院,有百货商场,有各种小饭店。我记得这条路上有很多法国梧桐,粗壮高大。”和很多靖江人一样,提到骥江路,夏程弟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法国梧桐。的确,二十年前的骥江路,两旁满植高大的法国梧桐,婀娜多姿、浓荫如盖,在夏季洒下一片清凉。
“靖江人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这一点,从炒货店就可以看出端倪。”夏程弟说,二十年前,市民买瓜子花生,总是算计着买,听到最多的就是“来一块钱瓜子”“来半斤花生”,就算是过年,买到一百元的炒货,就算是“大手笔”了。现在,市民买炒货更喜欢“高大上”的品种,小核桃、进口松子都不够卖。“逢年过节,买上五六百元炒货很正常,有些人甚至会一下子买一两千元。”
二十年过去,夏程弟的生意蒸蒸日上,最初慕名来到靖江读书的姐弟,也陆续离开靖江了。“但靖江是我的福地,我会一直在这里待下去。”夏程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