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江苏各地缅怀先烈凝聚力量
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里,人们走进纪念馆、烈士陵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实景课堂”,缅怀英雄先烈,感知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走进“实景课堂”,
让“四种精神”光大弘扬
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是江苏众多红色文化遗产的突出代表,也是涵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为民情怀的宝贵精神财富。
4月3日,绵绵细雨像绵绵不绝的哀思,社会各界人士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祭扫英烈。
雨花英烈的后人乐丁香在连线中说:“希望‘丁香妈妈’以及她和我父亲的故事能激励更多人,为祖国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
戍边军人家属晓林献上了花环,她的爱人张金荣在帕米尔高原为国守边。她表示要“把英烈们为国为民牺牲的精神传承下去,为祖国国防献出自己的力量。”
南京老人周耀10年前心愿信被拆开朗读:“我1923年5月出生……风雨沧桑,我人生最大心愿,就是跟随党走完一生。”当时老人87岁,曾在退休后到新疆、宁夏支教。8年前老人去世,但这封信今天读来仍感人至深。
4月4日,周恩来纪念馆内“海棠花”开满整面墙。当天,馆里举行“清明时节,海棠花开,我最想对总理说……”留言活动,到馆参观的观众们纷纷在海棠花图案的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心声。“这祖国如您所愿,人民永远铭记您”“飞机不用再飞两遍了,周总理”“海棠年年花开,正如您从未远离”……无尽的怀念与真挚的热爱,凝聚在一笔一画、字里行间。
“十万将士忠魂血,共染一帜为苍生。”清明节期间,位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开展“缅怀·铭记·传承——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开展专题讲解、献花祭奠仪式、英烈故事宣讲、红色经典诵读等。90后讲解员朱建勇告诉记者,他来自秉文村——以烈士方秉文的名字命名,在盐城,这样的村镇有128个。他最常讲“宋公堤”的故事:1941年中共华中局领导下的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把修建海堤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首任县长宋乃德提议修堤费用以盐税作抵,不需群众负担,新四军从牙缝中挤出12万斤军粮用于修堤,短短78天军民合力建成45公里长堤,至今屹立不倒,被百姓称作“宋公堤”。“当地至今流传‘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的民谣,与人民心心相印才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朱建勇说,“功绩要书写在人民心中,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启示。”
清明节期间,位于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入藏了一份寄自建湖县上冈镇的烈属证,烈士名叫王振民,1949年正月牺牲在淮海战役战场时,年仅22岁。纪念馆负责烈士家属工作的王磊告诉记者,他们将与捐赠人王洪发以及当地政府联系,争取今年9月30日将王振民烈士的名字增刻在英烈墙上。就在几天前,英烈墙上新增了12个名字:于春花、王成杰、卢凤培、史玉柱、李遵乾、刘井田、朱传喜、朱福科、杨振祥、皇连山、郭怀林、韩香城,他们都是新确认的淮海战役烈士。其中朱福科生前是中野三纵队八旅二十二团一营的机枪手,在围歼国民党黄维兵团的马围子战斗中光荣牺牲。据烈士的战友朱真妮讲述,在双堆集战斗中朱福科受轻伤简单包扎后重返火线,就此壮士一去不复返。
“朱福科的老母亲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不知道到哪里祭奠儿子,现在烈士‘归队’了。”王磊说,“20年来,我们共新镌刻了222位烈士的名字,他们为新中国拼上了生命。每一个名字都应该被我们铭记、被永远怀念。”
回望初心使命,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理想信念的火种需要不断传递,红色基因需要代代相传。
泰州,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清明节前后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先辈初心的活动蔚然成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92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史圣林以亲身经历为33名预定新兵上“军旅第一课”,当年战场上物资短缺,大家挖发芽土豆,脸上浮肿;毒气弹污染严重,大家再渴也不敢吃防空洞边积雪;70多天没洗澡,为灭虱子大家用开水煮衣服……1952年1月,史圣林在战斗中被炸弹炸翻,右腿血流如注,如果不是急救包恰巧挡在腿边,他的右腿就断了。老人中气十足地说:“当年那么困难,我们都不曾怕过,如今国力强盛,我们更是底气十足!”
苏州市教育局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寻访身边的‘红色宝贝’”活动,征集孩子们身边的红色故事。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的孙沐泽云采访了自己的曾祖父王美珠——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八路,老人说:“牺牲的同志都在20岁左右,非常年轻。但是他们面对敌人,从来没有退缩过。”
苏州市沧浪实小一(3)班学生李柏熠在镜头中朗读《烈士证明书》:“李志新同志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李志新是谁?他说:“是我爷爷的爷爷。”1943年12月30日,时任八路军老四团临沭独立营二连连长的李志新在一场和日军的混战中中弹牺牲。
胥江实验中学初一(7)班的“党史小课堂”上,学生顾天骐和他的妈妈。讲述从一枚银戒指开始,戒指上的人像是顾天骐的外曾祖父,老人家生活在河北,支持过冀中平原的地道战,这枚戒指就是单位表彰他的出色表现而颁发的。戒指传了四代,现在传给了顾天骐,成为激励他奋发上进的精神动力。
英雄就是身边人,历史就是身边事,这样的红色故事最为入耳入心。
“全体敬礼!”4月4日上午,扬州大学农学院国旗护卫队一支队队长张俊涵对着庄严的国旗,响亮地喊出致敬口令,同时,在线的同学们也纷纷按照他的口令鞠躬敬礼、沉思致敬。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全体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后共同缅怀先烈。这场“清明祭英烈”的线上线下系列活动,扬州大学农学院有近千名学子参加,院团委书记周立云表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希望通过这场活动让同学们能真正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在榜样的引领下坚定报国信念,真正记于心、践于行。”
当红色基因被激活,彰显的是信仰的底色,激发的是奋斗的动力,赓续的则是永不磨灭的时代光芒。
创新活动形式,
让英烈故事生动可感
弘扬英烈精神是为了铭记历史,赓续血脉,更是为了凝聚力量,开创未来。每一位英烈都凝聚成一段感人的故事,而创新创意和现代技术则可以让英烈们的故事更加生动可感,直抵人心。
今年清明节期间,扬州市江都区“学党史·祭英烈——让三江营英雄回家”活动多次在央视播出,帮助67位长眠三江营的英雄“回家”,无数人开始爱心接力。1949年4月8日至9日,解放军179团攻克三江营,宣告江都全境解放;4月20日至21日,解放军炮击英舰“紫石英”号,揭开百万雄师过大江序幕。然而67位指战员却在战斗中长眠于此。今年3月,当地发起为英雄“寻亲”活动,一名名英雄的亲人陆续被找到:黄章水,浙江诸暨人;徐正海,浙江诸暨马剑镇马益村人;陈清水,浙江宁波慈溪人……四川、山东、上海,各地的线索正在一一核实,送英雄回家,是我们的使命,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心接力正在不断延伸,让无数人内心鼓荡起浓烈的家国情怀。
在周总理的家乡淮安,一场云直播接力活动于4月2日吸引了网友的目光。活动选取周恩来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车桥战役纪念广场、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直播接力。“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淮安社会各界代表在肃穆的周恩来纪念馆,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1943年,为掩护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82人全部壮烈牺牲。烈士李云鹏的妹妹李爱云动情地说:“以后我讲不动了,我的女儿、孙女还会接着讲,把‘爱国、爱民、爱党、爱军’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在车桥战役纪念广场,稚嫩的童声响起:“肩上的红领巾血染着辉煌!”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广场,“90后”代表们共言青春之志:“追寻革命先辈走过的路,以勇毅和担当挺起中华的脊梁!”
在宿迁,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守护·2021”小程序,活动页面列出了该市所有已知的烈士名单,人们可以进行网上献花、点烛、祭拜等仪式,表达对英烈的哀思和敬仰。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共有826万多人通过祭拜向英雄们致敬。
真正的缅怀,是沿着英烈们的脚步前进;真正的赓续,是承担起属于这个时代的责任。这个节日里,我们在他们的名字面前停下脚步深深低头,当我们抬头迈步时,方向就是他们曾经面朝的方向。(记者 王宏伟 王拓 实习生 张珺洁)
原标题:英名永不磨灭,精神自有传承——清明节期间全省各地缅怀先烈凝聚力量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