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改革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到中国建设银行(行情601939,买入)、中国人民银行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形势,近一年来,国内金融领域改革不断推进,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行,资本市场风险隐患逐步有效化解,总体实现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有效支撑了实体经济平稳发展。但也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一些地区和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走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盘棋,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至关重要。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枢纽。如果这一血脉运行不畅,核心渠道阻滞,枢纽结构失调,不但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低下,还会加剧经济结构失衡,进一步埋下经济金融风险隐患的种子。因此,要更好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持续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开放措施,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深化金融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加强与积极财政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注重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着力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深化金融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深入推进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丰富金融服务主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采取综合措施逐步降低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
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这个大局看,继续下好“放管服”改革这个“先手棋”,走活经济发展整盘棋,这就需要深入推进金融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序发展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丰富金融服务主体。同时,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心任务,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探索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做好顶层设计,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逐步降低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发挥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在去产能、去库存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深化金融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对跨市场、跨行业、跨机构交叉感染风险的监测、识别和预警,高度关注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原来被高速度所掩盖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同时,金融业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活动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隐蔽化和复杂化,这对传统监管体系以及宏观审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并要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有效遏制非法集资、非法金融活动,做好前瞻性调控和应急性管理,筑牢风险“防火墙”。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开好局、打好攻坚战,必须要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目标,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走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盘棋,促进经济在攻坚克难中实现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