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中共第一支海上抗日武装

10.07.2015  10:47

  苏中海防纵队司令员陶勇(兼,左三)、二团团长孙二富(右一)、三团团长陆洲舫(左二)等在南黄海之滨祝捷留影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深切缅怀苏中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第一支海上抗日武装。这支鲜为人知的海上抗日武装,与苏中通(通州)如(如东)海(海门)启(启东)军民同仇敌忾、并肩战斗,取得了通如海启地区海上抗战的辉煌战果。正如《解放军报》刊发的《骁勇善战逞神奇》一文中所写的:“这支海防部队一经建成,就立下了许多战功。在以后艰苦的反‘清乡’斗争的年月里,黄海没有成为后顾之忧,相反,她成为我们的可靠后方。”建立海上抗日根据地后,打通浙东与山东的联系,策应抗日正面战场部队与侵华日军鏖战。

  中共第一支海上抗日武装以实际行动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烽火凯歌。

  鲜为人知的“土海军

  黄海之滨的江苏如东,海岸线106公里。1940年5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指示,要求在江苏境内,应不顾顾祝同等顽固派的阻挠,尽可能迅速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将一切可能控制的地域控制在我们手中,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立政权。苏北指挥部总指挥陈毅随东进部队沿途考察时,觉得通如海启一带犹如围棋盘上的“金角银边”,战略地位重要,便向陶勇指出:“掘港这地方很重要,是苏北的钥匙。控制住它,对我军建立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加之,侦察员从海滨传来信息:日伪开着汽艇在海上掀风作浪;海盗乘机在海滨浑水摸鱼,头目海霸子还叫嚷:“四老爷,有种海上见!”陶勇深感责任重大,便以贯彻中央“五四指示”为契机,提出培训能打海仗的队伍,要“让旱鸭子改变为水上蛟龙”。陶勇与刘先胜政委商量后,决心创建海防团,并向粟裕司令请示。粟裕认为“组建海防部队,作为坚持海上斗争的武装力量。”并表态拟拨二百战士当海防团的第一支水兵。

  1941年3月1日,当地出了名的海霸子孙二富(又名孙二虎)一帮在海边长沙镇上岸补给。陶勇对孙早有了解——他出身贫苦,尚有民族气节和江湖义气,是个“活海图”,便随即派兵赶到现场,智擒了孙二富一伙,将孙押送掘港镇束公馆指挥部。陶勇对孙严肃地指出:“国难当头,不抗日,当海匪是可耻的。希望你改邪归正,与新四军一起打鬼子。”孙表示接受,陶当即发还枪械并释放。3月3日,陶勇通知独立团团干在束公馆开会,会上宣布独立团留守处实行改编,建立海防团。当月,收编了孙二富,编为海防团特务营,任命孙为营长,增强对旱鸭子培训和近海守防能力。很多老领导、老首长对此举记忆犹新。粟裕回忆写道:“1941年3月起,我们抽派坚强干部,运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争取了有影响的孙二虎……组建了海防团。”陶勇回忆写道:“当年(指1941年)夏季,我们收编了海盗孙二富的部队……陈总讲的那条路线,那是毛主席指出的一条正确的路线。”《南通市志》也有记述:“民国30年(1941年)3月初,三旅将独立团设在掘港的留守处改为海防团,朱坚任团长。”年底,由于孙的部下违纪不改,孙受不了新四军军纪,约了亲信出走。苏中军区决定将余部改为三旅海防中队。

  1942年初,日伪军加强对苏中地区的“清乡”,根据地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陈毅、粟裕果断地决定在黄海上建立新四军的海防武装,扩大回旋余地,摆脱背水作战的不利局面,并通知陶勇去新四军军部,把建立海防武装的任务交给了他。陶勇庄重表态:“陈总,你放心吧,只要我陶勇在,黄海就是我们新四军的!”11月5日,在如东何家灶成立苏中军区海防团,由陶勇兼任团长(副团长昊福海,后转正)。粟裕对组团领导同志说:“这是第一支‘土海军’!” 12月,三旅又组建水上公安纵队。1943年3月,经陶勇派专人对出走的孙二富做规劝工作后,孙痛改前非,率部反正,受到陶司令、吉政委的热情迎接,为祝他重见光明,建议改名为孙仲明,将三旅海防中队、水上公安纵队与反正部队整合,一师调拨兵员和武器后,成立苏中海防第二团,任命孙为团长。同期,在叶飞、陶勇、吉洛等新四军首长耐心争取和启发教育下,常在如东海上标旗敛财的启东“草莽英雄”陆洲舫带队接受收编,建成苏中海防第三团,由陆任团长。至此,中共第一支海上抗日武装先后“收编了海匪800多人,枪400余支,海船200多条”,加上原来苏中海防团吴福海所部的骨干,形成三个建制团。在《高级将领传·陶勇》中写道:“随着海防武装的不断扩大,1944年春成立了新四军海防纵队,陶勇兼任司令员,姬鹏飞兼任政治委员。这是当时中共领导的最强的一支海上武装。”当时东京的《朝日新闻》惊呼:“华东沿海从连云港起到上海止,有游移不定的新四军水兵,神出鬼没,难以侦察。

  让日军闻风丧胆的“中国未来新海军

  1944年春,新四军海防纵队指战员最爱唱他们的队歌:“我们是中国未来的新海军/我们要担负起海上的使命/每个人都沸腾着民族解放的热血/每个人都发出了抗日救国的呼声……

  海防纵队战士爱称自己是“中国未来新海军。”这支特种兵是新四军指战员积极响应党中央抗日救亡的号召,雷厉风行地组建起来的。在海防纵队的组建中,陈毅、粟裕和陶勇、吉洛等领导,亲历亲为,事必躬亲。1941年,粟裕于10月5日,率领第一师部分直属单位,分乘11艘木帆船到海上,进行连续三天的海上作战演习,研究海上活动问题,并作出海上斗争部署。此后,他多次率领第一师机关人员到海上和沿海地区,调查研究沿海滩涂港汊情况和气象、潮汐活动以及海上作战中的船只编队、火力组织、战术手段、通信联络规律。年初,以第一师后勤机关连、警卫分队组成海防大队,控制港口,伸入外海开展斗争。同年秋,抽调三个警卫连,连同山炮连,组建海防团,以第三旅旅长陶勇兼团长,赋予海防团三项任务:第一,打通苏中到浙东、山北交通;第二,发动沿海渔民、盐民群众,建立自己的武装,保护苏中海防;第三,保护转移到海上的军区后勤各单位和一个山炮连。他专拨大米供应海防团,送去棉衣、棉背心和汽车胎改制的救身圈,还编印“潮汐口诀”发去,并亲自检阅海防船列队式。陶勇亲自兼任海防部队主要领导,把党组织建到海防团、大队,委派专人做被收编人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孙仲明认识提高较快,在战斗中多次受到嘉奖,于1944年入党。

  当水兵,是在风口浪尖生活,狂风恶浪中战斗,相比陆军更多了许多困难,但是,他们接受了这份使命。

  1943年秋,那是日伪严密封锁、霸占水陆交通的非常时期。一次,有20万斤公粮的小麦从东台弶港运往山东。“三仇头”号船由财粮局杨局长坐镇,还有的船由方科长带队,一只跟着一只在海上航行。可是,开到王港闸时,听说山东的青、石二岛的敌伪海上封锁,只得靠港,一靠就耽搁了100天。船老大们与海防团讨论后,杨局长决定向苏中军区求援。军区调来部分神枪手,派孙仲明团长率海防团6条船的水兵,带好枪炮,由孙统一指挥,赶往王港闸,后护送粮船绕道进入一般海船不敢闯的黑水洋,冒着大风大浪,航行三天四夜,终于绕过敌伪的阻扰,送到山东第三军工厂。返航时,“三仇头”号船还运回榴弹、地雷等军用物资交三旅和海防团使用。从1942年至1945年期间,我海防部队共装卸物资80船,近2400吨。

  好一个“陆海联动抗日根据地

  粟裕师长为海防团制定了三项任务,实际上都要在与天斗、与海斗和与日伪斗中才能实施和完成,海防纵队指战员在陆海联动抗日根据地做到了,两种抗日根椐地结成一个统一领导和行动的大堡垒。

  1943年10月31日晚,海防团奉命配合特务营夺取丰利。孙仲明带领机炮连上阵助战,经过4天激战,至11月3日,彻底消灭了顽抗抵挡的守敌,并击退栟茶等处的援敌,生俘伪团长纪雄以下千余人,缴获迫击炮3门、掷弹筒5个、轻机枪13挺、步枪近千支。1944年春汛,江南驻浏河的仲炳贤水警大队要用33条船到吕四渔场放旗子,抢渔船。海防纵队得到情报,进行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准备打一场大战,陆军闻讯赶来助阵,送来弹药。海防二团9条哨船打前锋,一团打中卫,三团打后卫。海防团32条船投入到数十里的战场。二团指挥船船老大中弹牺牲,机枪手负伤,团长一会儿跃到船尾当老大,一会儿跃到船头当机枪手,边指挥边战斗。战斗到下午,打沉敌船一艘,打坏敌船两艘,敌船被日寇的两艘炮艇接去,朝长江口方向逃走。陶勇在海滩上欢迎海防将士凯旋。6月2日,四分区在清乡区域展开持续20多天的破击战,海防团与陆上部队协同作战,海防一团六连用7条船将活捉的12名日军和100多个伪军送到三仓河。陈建华刘昌年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