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样本”九成人看病不出区 拟在江苏全省推广

13.09.2015  09:42

  中央财经大学卫生财经研究所长王俊教授团队,终于在淮安市淮阴区找到“医疗资源下沉的样本”——90多万人口中,九成人看病不出区,六成人住院在乡镇卫生院,三成人住院在区级医院,率先实现国家“县域内就诊率90%”的目标。

  一组数据对比最具说服力:去年,全区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277.1万人次、住院5.6万人次,分别是医改前2010年的4.15倍和3.42倍。其中,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门诊数,分别是医改前的3倍和6. 5倍;县乡两级住院数,分别是医改前的2. 3倍和3. 6倍。尽管就诊人数成倍增加,但就诊费用不升反降,如住院次均费用由医改前的1846.6元,降到去年的1601.8元,降幅达13.26%。淮阴区的做法得到省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并拟在全省推广。

  淮阴区是如何打破“基层医院留不住病人、留不住病人越办越弱”的恶性循环,走出强基层、优服务的医改惠民之路的?

  乡村医疗一体化,靠优质资源下沉留住病人

  村医只卖药不看病、乡镇卫生院一年发生15起医疗事故……这样的医疗水平和环境怎能留住病人?2010年下半年,区卫生局推出多项“强基层”举措。村卫生室,就地纳入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医生携带设备,进村坐堂问诊,使村级首诊率迅速提高到五成以上。政府补偿机制迅速到位,每年5000万元医改综合补贴、1300万元公共卫生经费,纳入财政,一定三年不变。

  钱,首先投向乡村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全区234个村卫生室,全部改建、新建,新增5万平方米业务用房;21个乡镇医院,陆续改、扩建了37幢、3万平方米门诊楼和住院楼;新添CT、DR、彩超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诊疗设备350台套、救护车22辆;一口气建成14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在全省县区中最多。面积560平方米的老张集乡洪涯村卫生室,配设了化验室,血球分析仪、尿常规仪等先进检测设备,由乡医院医生轮流坐诊。“这里的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可以分别同中西部的乡镇医院和县医院媲美!”看完几家基层卫生机构后,王俊团队啧啧称羡。

  靠大靠强建设特色科室,全区21个乡镇医院,个个有“绝活”:丁集中心卫生院依托南京儿童医院开设儿童专科及乳糜尿专科,渔沟中心卫生院与淮安市一院合建神经内科专科,棉花中心卫生院开设肛肠专科,徐溜中心卫生院设立小针刀专科……因院制宜、以专取胜,全区建成9个省市级特色科室。

  凭技术“吃饭”,靠绩效改革留住医生

  强基层,重在强医生。改革前,医生绩效工资是低水平“大锅饭”,全区医务人员月均收入要比淮安市同类医院低一两千元,一天做3台手术的外科医生与药房药师每月奖励性绩效工资都是1358元,干活哪有劲头?区卫生局长洪宝清晰记得,“一上任,就接到6个业务骨干请调报告。

  医疗骨干收入要高得令人眼红!区卫生局出台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多项激励政策,让业务骨干收入高于科室主任,科室主任收入高于院长,让员工觉得钻研业务有奔头。如今,该区医务人员收入在全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其中,乡镇医院年薪20万的“名医”“名刀”比比皆是,业务骨干还能享受每月600元到1800元的特岗补助。医改后,已有8位调到市区的医生主动“回流”到乡镇。

  该区还将近年招聘和原有的1000多名乡镇医务人员分批送到南京医科大学与该区共建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轮训;结业后,再送到市一院对口科室进修3个月到1年,拜师学艺,同时建立专家和技术“后援”团队。通常二甲以上医院才能做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胃肠、脾脏等上腹部手术,如今已成乡镇医院“常规手术”。像难度较高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去年乡镇就做了200余例。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靠创新服务留住信任

  22辆喷有“医生进家庭爱心洒淮阴”字样的白色双排座电动车,经常出现在城区王营镇各居民小区。由全科医生、中医师、妇幼保健医师、公共医师和社区护士组成的22个城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只要一个电话,马上服务到家。同样,农村也有79个骑自行车的家庭服务团队,通过签约方式,为群众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由300多个医护人员组成的101个健康服务团队,激活了城乡医疗服务资源,打通了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营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个性化签约服务形成口碑效应,使日均门诊人次、月住院人次均增加了3倍多。平时病床紧俏,走廊全是加床,“小医院”竟出现了“战时状态”。

  “细化医疗服务过程,就是医改惠民过程。”区委书记刘泽宇说,当群众信任乡村医院和医生时,医改就成功了一半。而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信任的前提。于是,几年来,城区共选派75名医务人员,赴偏远乡镇卫生支农一年;投入千万元,建设数字化乡镇医院,方便群众门诊预约、远程会诊。还狠抓多病种限价,严控用药。过去村医抗生素使用率几乎100%、输液率95%以上,现在已分别降到60%和30%以下。医改前村卫生室门诊次均费用36元,现在只有15元。

  群众用获得感为医改、医院投票。昔日行风评议排名垫底的区卫生局,已连续3年进入区“十佳”;21个乡镇医院中,去年有7个行风评议第一、11个进入前三。

  本报通讯员姜仑

  本报记者林培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