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黑”河变清了 淮阴强化检察担当推动环保督察整改
“之前经常看见你们的无人机在空中巡逻,现在环境变好了,它总算是能歇歇啦……以前散步时总能闻到河里散发的刺鼻臭味,现在河里干净明朗了,住在河边,心情都是美的。”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来到某临河小区开展“回头看”时,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欣喜地讲述着周围环境的变化。
历经半年的专项整治,如今临河小区旁水清岸秀、绿草如茵,一改往日的“脏、黑、臭”面貌,而这惊人的变化都源于半年前的一则通报。
一则通报,引起检察官警觉
4月12日至19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淮安市开展下沉督察,4月26日上午,中央督察组将淮安“部分区县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水环境问题突出”作为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淮阴区污水直排等问题位列其中,而盐河主干流——引河的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问题曝光后,淮阴区管道破损、污水直排等问题持续舆论发酵,相关消息如雨后春笋般肆意生长,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官的任欢第一时间警觉起来,还在外地出差的他紧急返程。
“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公益诉讼的法定领域,现在作为问题被中央督察组曝光,必须引起充分重视,第一时间进行调查核实,跟进整改监督,助力中央督察。”在向上级院和院领导汇报情况,得到领导支持后,检察官任欢第一时间远程调配办案团队干警进行现场走访,争取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
污水横排,引河变“黑河”
为查明案发地水污染情况,4月27日,淮阴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携带无人机,出动快速检测车,赶往临河小区开展调查取证。到了现场,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不禁眉头紧皱:小区门口的引河水体黑臭,多处排污口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引河,污水最终流入盐河,严重影响河流生态及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经检测,该水体多项指标超标,属黑臭水体。很难想象,在城区中居然有这样的环境死角。
通过走访,检察官了解到,临河小区系群众自建小区,常住家庭有400多户,人口近2000人,占地面积约210亩。小区建设时由于不在城区范围内,城区市政污水管网未能覆盖到位。2020年淮阴区实施临河小区南侧污水管网截污改造,可将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中。但这每日700吨的污水收集能力仍无法满足400多户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此外,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欠缺,存在直排污水的陋习。
督促整改,河流焕“新颜”
“作为盐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引河两岸人口密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这条河流息息相关,污水治理迫在眉睫。”5月15日,该院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迅速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要求属地政府积极整改。属地政府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确定整改方案。随后的两个月里,政府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对临河小区雨污合流管道进行清淤修复、新建污水收集管道。其中投入510万元,铺设雨污水管道4550米、砌筑检查井289座,临河小区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投入500万元,对临河小区外排水沟进行整治,累计疏通排水沟650米、清淤2600立方米、铺设植草砖护坡3562平方米、安装杉木桩22037根、铺设河堤道路630平方米、种植绿化14000平方米。
为持续跟进监督整改情况,半年来,该院采用无人机航拍方式对现场整治情况进行核查,无人机从该小区南门出发往东飞,顺着引河再转向北,直至盐河河口,然后原路返回,短短的1000米引河,无人机每个月至少要飞四个来回。
为了进一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该院积极会同区环保执法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望”,同时联合社区向居民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呼吁居民坚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经过半年的专项整治,小区周边水体黑臭情况得到根本消除,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检察机关通过发挥公益诉讼职能,督促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根治水体污染,切实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淮阴区检察院检察长刘庆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