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清桥畔赏灯盛景 勾勒出南京版“春节上河图”

20.02.2021  18:13

  2月19日,正月初八,南京天气晴好,到夫子庙、白鹭洲欣赏花灯的市民络绎不绝。细心的市民路过夫子庙景区时会发现,夫子庙周边许多地名都反映了南京作为“六朝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历史文化元素。建康路、平江府路、贡院街、大石坝街、钓鱼巷、长白街……这些地名都有着地地道道的“老南京味道”。徜徉夫子庙景区,人头攒动,号称“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的秦河犹如镶嵌在夫子庙景区的一条“河流项链”,给古色古香的夫子庙景区增添独一无二的靓丽色彩。其实,在上世纪初,每逢春节,夫子庙旁的淮清桥也是赏花灯的一个绝佳去处,淮清桥下曾经有着一条流淌千年的九曲青溪。

  ●今天的淮清桥

  外观古朴,透露历史的厚重

  19日上午,在夫子庙景区东北边的建康路上,酷爱中国历史文化的扬州市民马信建正看着手机导航。他是慕名到这里来现场探访淮清桥的。

  淮清桥为东西走向,砖石结构,长度仅百余米。路面为由西向东的单向4车道。从外观上清晰可见,淮清桥两侧的非机动车道是后来扩建的,桥栏的结构完全照搬原来淮清桥的结构,桥栏杆的两端有祥云造型的基座。马信建站在淮清桥头,他说,淮清桥的知名度大,古朴外观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厚重。

  ●几十年前的淮清桥

  每逢灯会,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现年72岁的郭双九是地地道道的老城南,对于淮清桥他印象极深。他说,小时候的淮清桥就是现在通行机动车的4车道的桥面,目前两旁的辅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扩建的。

  长期从事人文地理、南京古都文化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导姚亦锋教授是位老南京,对于淮清桥,他儿时的记忆是车水马龙,他回忆道,“以前从城中新街口、鼓楼到夫子庙看灯,一般乘坐31路公交车,在淮清桥车站下车后,再往夫子庙步行赏灯。每到灯会期间,淮清桥两侧更是热闹非凡。以前南京人过春节都到夫子庙赏灯,尝秦淮小吃,淮清桥两侧全是小商贩、小店面、小摊位销售彩灯、凉粉、糖人、棉花糖,市井氛围热闹。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场面,绝对就是南京版的‘春节上河图’,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旅游的打卡胜地!

  ●古时的老淮清桥

  建于1700年前,仅供行人步行

  姚亦锋查阅历史文献得知,淮清桥历史悠久,桥名因古青溪与秦淮河在此汇流而得名。“据研究,淮清桥最早建于距今1700年前的南朝时期,原名淮青桥,但后人通称它为淮清桥。古桥畔以前有亭,供人歇息。

  姚亦锋特别强调,淮清桥主要跨内秦淮河和古青溪,这两条河古代时均比现在宽,大约50米宽。由于技术工艺受限,所以早期淮清桥可能是木桥。木桥容易受日晒雨淋,所以质地很不坚固,淮清桥最早期是仅供行人步行的。随着时间流逝,此处的古桥应该是屡毁屡建,但由于河流的流域位置相对固定,所以此处一直有桥,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现桥非古桥,今天我们看到的淮清桥应该是上世纪50年代后的砖石结构桥以及再在两侧扩建的辅桥。

  姚亦锋找到一张现存最悠久的淮清桥的老照片,其结构为单拱桥,据分析大致为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淮清桥老照片。

  延伸阅读

  古老的九曲青溪 大部分已埋覆地下

  姚亦锋介绍,扬子晚报“寻找江苏有文化的河”系列报道特别有意义。从淮清桥我们可以关注到南京地区的一条古老水系,这就是三国东吴时期,在建邺城(今南京)东南方向所凿的东渠,东渠发源于今天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西南,流经南京主城入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亦名九曲青溪。年久湮废,目前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除此之外,九曲青溪的所有河段目前已全部被历年以来的城市建设所埋覆。

  古河流的史料显示,青溪发源于钟山,汇合于前湖(今称燕雀湖),南流入城后,北接潮沟,南入秦淮河。青溪曾经赫赫有名,青溪开凿于三国东吴孙权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原名“东渠”。孙吴定都建邺以后,建太初宫于城东北。其都城西有长江,北有后湖,南有秦淮之险,唯东为平岗阔地,无险可守,乃凿渠以为要隘,取名东渠。遇有战事,则置栅为防御工事。

  姚亦锋强调,古代九曲青溪分为三段。上段为紫金山明孝陵以西之水,汇于前湖,自半山寺后水闸入城,变为明宫城之护城河,经后宰门向西北流,合天堡山南麓之水,至竺桥入杨吴城濠中段,现已淤塞。中段,西南流经西华门、五老桥、寿星桥、常府桥、太平桥、校尉桥、史桥、钱厂桥,逶迤九曲入秦淮。这一段虽早已淤塞,从水塘沟道以及有关桥名、地名上,仍可寻到它的踪迹。第三段为青溪下游,自内桥往东,经界平桥、四象桥、淮青桥入内秦淮,这一段至今尚存。古河流虽然湮灭断塞,但是其地名依然是河流的佐证。(薄云峰)

来源:  扬子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