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工应届毕业生:毕业啦 我们不拼颜值拼实力

25.06.2015  11:26

  中国江苏网6月25日讯(首席记者 杨锐冰 通讯员 陈晓艳 杨平 胡耀华)昨天,一场大雨洗刷了港城。这场雨,来得恰逢其时,似乎在诉说着应届大学毕业生离校时的依依不舍。

  今年,淮工毕业生数量达到4800余名。昨天上午9点,淮工的门口,不少毕业生冒着大雨拖着行李箱,泪别学习生活了4年的大学。跨出校门,除了继续求学的学子们,大部分毕业生将面临着走向社会,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毕业篇

  只要精彩,足够回味

  昨天,淮工4800余名毕业生纷纷离校。大学生活,留给他们什么样的回忆?在不少大学生的心中,四年精彩的大学生活,足够用一辈子去回味。

  ◇成浩:享受被需要的幸福

  成浩,电子工程学院通信112班的毕业生,淮工唯一一位参与南京青奥会、亚青会及连博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

  大学四年,他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达到百余次,志愿服务的经历也让他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和多彩。

  南京亚青会篮球比赛时,他冒雨坚守岗位;连博会上,他为远道而来的宾客们答疑解惑;陇海步行街头,他为烧伤的儿童义卖,即使遭受路人白眼也不轻言放弃。

  “被需要是我的幸福,志愿服务是我的坚持。”成浩坦言,参加志愿服务使他的大学生活变得别样精彩。闲暇时光,品读文学作品,作品中展现的丰富多彩的情感,带给他独特的精神享受。

  “不要急躁,更不要怨天尤人”是四年志愿生涯带给成浩一生的宝贵财富。如今的成浩面临毕业,因为种种原因,工作暂时还没有定下来。但他依旧一如既往地沉稳和快乐,无论以后身处何处,成浩依然会坚持自己的志愿服务。

  ◇张艺丹:持之以恒终圆名校梦

  在淮工图书馆北门旁的报刊栏里,张贴着该校2015届考研学生光荣榜。考研榜右下角一张人物照片,吸引了很多同学的目光。她就是今年考上南京大学植物学研究生的张艺丹,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111班的毕业生。

  四本校一等奖学金证书、两本校二等奖学金证书、一本国家励志奖学金证书、一本江苏省三好学生证书……一本本证书的背后,凝聚着张艺丹四年来持之以恒的刻苦学习。

  在养殖专业111班的课堂上,张艺丹总是喜欢坐在教室中间靠前的座位,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随时用眼神与老师交流,遇到老师讲解的难题与重点内容,立马挥笔快速地记下。

  “我相信事在人为,考研的生活确实枯燥,但只要决定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做下去。”张艺丹说。

  求职篇

  不拼颜值拼实力

  学历、名校?

  “明明我是可以靠脸吃饭的……这就是我和明明的差距。”毕业季,微信上的这个小段子很火。

  其实,“靠脸吃饭”并不仅仅指相貌,还包括学历、学校档次等。但是,学历和学校档次真的缺一不可吗?来自淮工土木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杜壮壮,用自己的求职经历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

  在他的求职简历表上,港口111班班长、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校团委书记助理以及新媒体发展中心首届主任等履历,让应聘的HR眼前一亮。

  “机会一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觉得工作能力很重要。当然,求职前也要精心准备,保持一颗平常心。”杜壮壮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

  在事业单位的应聘过程中,杜壮壮成功PK掉了来自某名牌大学的强劲对手。“这得益于我在学生干部岗位上的历练,锻炼了我思考、领导、交际、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在重大场面和突发情况面前从容淡定的心理素质。”这是杜壮壮的经验之谈。

  专业不精?

  淮工文学院广告系毕业生小游,在毕业前夕一直想找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她向苏州很多大大小小的企业投了简历,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见了一家招聘管理培训生的公司,便萌生了去试试看的念头。在深圳,小游历经4家公司的面试,最终选择了新媒体运营的管理。小游坦言,选择这家公司,不仅考虑到薪水和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这家公司并不是特别看重专业,更重视培养新生力量。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新手来说,学习的机会至关重要。”小游说,这是一家创新型公司,在这里自己会经历一个品牌从导入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程。

  “现在专业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教材书本上的知识走出校门就过时了,所以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四季沐歌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表示。

  挥别篇

  奔赴祖国各地实现梦想

  ◇深圳:游丹丹

  “离开母校,我将到深圳一家外企工作。改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想要勇敢、自强的心。四年里,母校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更多的是对自身以及今后人生路的思考。不管身处何地,都要怀揣理想,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勇敢地前进吧!年轻有冲劲的日子,真的很短暂!

  ◇西藏:武畅

  “我带着支援西部的热忱踏向远方,那是心中神圣的天堂——西藏。想趁我的大好年华,迈出我的步伐,到祖国最边远的地方感受他的脉搏。我知道那里生存条件的艰辛,我知道离别家乡的艰苦。但是,在淮海园里的日子,母校已教会我如何去生存,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生存,怀揣着什么样的理想去生存。人,没有信仰,没有梦想,没有一颗独立的心,便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西藏,我来啦!

  ◇连云港:李子屹

  “很庆幸我不用离开淮工,因为我和女朋友决定留在连云港经营我们自己的事业。起初,家人坚决反对我们的决定。从哈尔滨到湖南,我们一起去说服了我们的父母、表达我们的决心。我坚信:长久的生意必须用一颗良心精心培育。母校,未来我们天天见。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