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深化医改全面推进成效初显
中国江苏网8月24日讯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深化医改作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出巩固基本、强化保障、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群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
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我市已形成总数达5家的“三甲”医院群,淮安区医院建成三级医院,其他县级医院达到二级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城乡一体化“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成形。市政府连续5年将惠民医院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新改扩建51所惠民医院。建成3个国家级、9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1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省定标准,90%以上乡镇卫生院实现一体化管理。市一院门急诊和内科病房楼、市口腔医院相继竣工投用,淮安协和医院建成运营,市眼科医院开工建设,全面推进与英国信诺公司等合作项目,批复启动香港冠城(集团)与市中医院合作项目,加快打造国际医疗资本集聚区。实施基层卫生人才“五年培训计划”,目前已组织转岗、全科医师、用药知识等各类培训2200人次;建成6个国家级、4个部级人才培养基地,集聚医学博士200余名。
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全市县级公立医院共有1800余种药品取消15%的药品加成,3类12项大型检查费用同步降低,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适当上调,药占比同比下降6.25%,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上升5.29%,医院的收入结构更趋合理。在市第一、第二、第四人民医院试点开展管理体制改革。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在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同步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集中采购和使用等规定,严禁“二次议价”,网上采购率达100%、及时回款率达90%以上。
试点分级诊疗成效明显。全市8所三级医院与19所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的医教研帮扶关系、与10个重点中心镇医院建立有序的结对共建关系,19所县级医院与115所乡镇卫生院建立稳定的医护技支援关系。在淮阴区先行开展试点,整合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形成分片负责、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积极探索按人头、病种、总额预付等方式,提高基层就诊医保报销比例,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收治行为,制定“一站式双向转诊”制度,为大病患者到大医院就诊开通“绿色通道”。我市推行分级诊疗的创新做法得到国家和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去年10月《人民日报》作了专题报道。
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推动城乡医保提标扩面,新农合、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分别达359.87万人、82.65万和83.99万人,参保率均保持在95%以上,其中新农合参保率达99.99%。各级财政对城乡居民人均医保补助标准、筹资标准均达380元、480元。大病保险全面实施,覆盖所有新农合、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群。建立市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在全市范围内实现直接持卡结算,城镇医保和7个县区新农合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市本级及4个县区职工医保在总额控制下实行按病种分值结算。出台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意见,救助比例不低于个人自付部分的65%,封顶线达3.5万元,累计实施医疗救助21.67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13亿元。 (记者杨尚)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