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把好质量关 提升机插秧综合效益
水稻机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淮安市在推广水稻机插秧过程中,着力把好育秧、整地、栽插质量关,机插秧综合效益充分显现,全市水稻种植机械化装备水平与作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全市粮食持续增产、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把好育秧质量关。水稻机械栽插,育秧是关键,该市以培育壮秧为目标,其一,选择适应当地耕作条件的种子,以株高适中、株型紧凑的淮稻5号等优良品种为主,兼顾产量和品质;其二,选择自动化流水线育秧,保证均匀度和整齐度,金湖县金源农机合作社应用摆盘播种、暗化催芽技术,避免了不良天气影响,秧苗整齐粗壮、分蘖多、产量高,实现水稻良种化;其三,做好秧池灌溉管理,各地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加强灌溉水源管理与调度,提前组织好提灌机械,做到适时灌溉,淮安区飞宝农机合作社创新使用管道节流控水技术,有效解决秧田用水管理难题。
二是把好整地质量关。机插秧过程中,大田耕整质量是影响栽插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求田平、泥软、肥匀。其一,推行整地标准,插秧机由于采用中小苗移载,对大田耕整质量要求较高,洪泽县、淮安区等地在水田耕整过程中,做到田面平整,高度差不大于3CM,表土硬软适中,上细下粗;其二,推广高效作业机械,洪泽县富民机耕合作社使用安装有激光平地作业技术的拖拉机,代替平地深浅由操作人员目测判断,其平地精确度比常规作业高10-50倍;其三,配备配齐适应技术要求的农机装备,发展大马力拖拉机、高性能还田机,今年新增大马力拖拉机650台,高性能还田机1072台。
三是把好栽插质量关。今年市局组织的机插秧技术培训中,统一要求各地掌控和管理好机具使用、机手熟练程度、栽插标准,其一,着力发展高性能插秧机,全市新增高速插秧机605台,同比增长24%,占新增插秧机总量比例达51%,进一步优化水稻机插技术装备结构;其二,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我市按照每新增1台插秧机培训2-3名机手的要求,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淮安区根本农机专业合作社聘请操作熟练的作业能手,大大提高栽插质量;其三,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机插要求插苗均匀、深浅一致,防止漂秧、伤秧、重插、漏插,一般漏插率控制在5%以内,漂秧率在3%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