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打造水污染防治“升级版”

13.06.2016  08:14

 

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资源采用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日前出台的淮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治水“升级版”,向市民勾勒未来淮安的“碧波美景”。

治水“升级版”,即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坚持水陆统筹、城乡统筹、地表地下统筹,坚持依法治污、全民治污、清准发力、持续用力,贯以“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对河道湖泊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治理,从而系统推进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切实改善淮安水生态环境。

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方案细化了控制污染排放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取缔“十小企业”,到2016年底,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建立清洁生产企业清单和清洁化改造项目清单,全面推进清洁化改造,并于2016年底全部完成清洁化改造项目;强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全面推行工业集聚区企业废水、水污染物纳管总量双控制度。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日以上;全面推进城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市及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于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到2020年全市新增污水管网长度500公里以上。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强化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加强畜禽综合利用,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生态渔业、增殖渔业、循环渔业等。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

加强水资源保护。控制用水总量,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33.33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在5170万立方米以内;提高用水效率,实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抓好工业节水,加强城镇节水,发展农业节水;科学保护水资源,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科学确定生态流量(水位)。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行差别水价,2020年底前全面实施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收费制度;严格执行差别化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对易于造成水资源浪费的行业执行较高的征收标准,形成倒逼高水耗产能退出的机制;完善城镇水处理收费政策,全面开征建制镇污水处理费和自备水源用户污水处理费。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节水环保“领跑者”制度,鼓励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工业集聚区用水效率、排污强度等达到更高标准,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