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财政支持优势特色产业 促进壮大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淮安市财政围绕淮安市加速形成“4+2”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战略部署,切实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加大财政职能发挥、政策制度落实、资金筹集保障作用,按照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大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壮大实体经济规模,提升经济发展内在质量,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综合竞争力、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 贯彻“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及时制定、调整和完善财政支持企业发展政策,今年以来相继出台《淮安市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淮安市开发园区特色产业园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淮安市商务流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淮安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目前已形成产业发展(含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工业园区扶持、商务流通发展等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健全了实体经济发展政策。
二、加大财政投入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主动落实各项惠企扶持政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发展,安排各类涉企扶持资金达5.2亿元。推动形成以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类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4+2”现代工业体系,全面提升机械、纺织、烟草食品、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扩大商务流通产业发展扶持规模,促进实体企业发展壮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后续财源,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商务发展方式转变。
三、积极向上争取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平台。 加大省市合作资金扶持投入力度,有力推动了我市实体企业创新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一是深入研究国家、省出台的新政策,累计争取涉企扶持资金2.1亿元,用于支持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重点投放新兴产业,发挥种子基金孵化作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实施财、保、银三方合作,探索财政资金有偿使用方式,运用区域扶持资金2000万元为成长性企业提供支持,为成长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85亿元,资金放大9.25倍。
四、坚持全方位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服务企业、服务基础”工作机制,创建“1+1”定点服务企业模式,局党组成员每人挂钩一户重点企业,并明确一名处室负责人为联络员,实行“联络一对一、服务一对一”。定期组织召开财政企业联席会议,通报最新政策动态、跟踪企业项目进展、了解企业经营困难、研究探讨工作举措,营造“财企合作、共谋发展”氛围。通过报刊宣传、举办政策咨询、深入企业调研等形式,指导企业用足、用好财政财务政策。开展行政辅导工作,及时登记企业需求、困难和服务事项,举办政策业务培训和专家专题讲座,帮助企业提升政策业务水平。完善财政企业365信息平台功能,建立企业财务信息、财政政策和项目管理“三位一体”运行模式,提高服务企业成效。建立廉政回访制度和合同责任制度,强化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强化工作监督,提升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