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谋划“十三五”农机科技推广工作
“十三五”乃至今后十年,将是农机化政策环境更优、工业基础更扎实、内在需求更为旺盛的又一个“黄金期”,加快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发挥科技创新在农机化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也成为农机化工作的当务之急。淮安市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将围绕该市农业生产粮油、蔬菜、畜禽、水产和林木五大主导产业,重点在六大领域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性技术:
一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以优化水稻机械化生产布局结构、装备结构和技术体系为目标,重点扶持发展高速插秧机和育秧流水线,进一步完善适合本地的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把大壮苗育秧、无纺布育秧、流水线育秧、基质育秧以及杂交稻机插作为巩固工作中技术推广重点,坚持不懈地推进工厂化、规模化和基质化育秧;继续大力推广高性能稻麦联合收割机,促进全市联合收割机更新换代,推动谷物烘干和精米加工机械的应用,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
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加快技术低、能耗高的老旧机具淘汰步伐,加大与8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农机具的研发力度,制订适合三麦生产的少免耕精少量播种技术体系,加快播种、施肥、覆土一体化复式机械的推广步伐;针对该市玉米种植习惯和种植的主导品种,在适应地区引进、试验、示范玉米播种、耕整、收获机械,积极调整种植制度,制定技术路线和操作规程,积极推动适合该市玉米播种、机收的主导机型全力推广。
三是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配套机械化技术。以增加机具和配套动力为重点,基本解决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问题,积极开展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围绕增加耕深、提高土草比,布点推广犁耕、犁旋一体以及反转灭茬等实用还田技术,不断加大淮安地区适用机具的宣传推广力度;全面推广秸秆还田与机插秧技术集成,加速推广秸秆还田、播种、施肥、盖仔、镇压一体化复式作业机具;依托农机平台,在放大“1”的效应的同时,抓好秸秆捡拾打捆技术的推广使用,并积极为生物质发电、草帘编织、秸秆打捆、秸秆气化、秸秆沼气等综合利用提供农机技术和装备支撑。
四是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加快菜地耕整、开沟、播种覆膜和施肥植保机械的推广步伐,有条件企业开展引进、试验蔬菜钵苗移栽机械;大力推广适用于蔬菜大棚的蔬菜卷帘机、微型耕整机,布点示范推广蔬菜大棚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超低量雾化降温设备、太阳能灭虫灯、静电喷雾器和常温烟雾植保机,大力推广适宜浅水藕产业的采挖、初加工、保鲜、贮藏机械,加快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制订和完善。围绕全市意杨产业,大力推广植树挖穴机械化技术,提高树木修剪和自走式植保机械适用范围,引进、试验花卉苗木精密播种、小苗移栽机械,开展鲜切花保鲜技术试验。
五是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围绕提升全市畜禽、水产养殖集约化水平,推广适用于该市的饲料加工机械、自动化投饵机、增氧机和微孔曝气增氧设备,研发、试验、示范畜禽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机械,大力推广中小型温控孵化设备和疫病防治机械,积极推动畜禽及水产品初加工、保鲜、贮藏、运输机械发展。
六是发展农机化装备信息化技术。开展“互联网”+现代农机化行动。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机化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机化物联网应用模式,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大力实施农机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加快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机作业质量追踪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支持研发推广一批实用信息技术和产品,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强化农机生产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环境、供给需求、成本收益等监测预警水平,推进农机化大数据应用,完善农机信息发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