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加快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水平
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完善公交补贴政策,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调整城乡道路公交线路,努力构建安全、舒适和便捷的城乡公交一体化道路客运网络,推进交通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惠民便利工程。2012年,该区投入980万元在火车站站前广场东侧,新建了一座集停车维修办公为一体、占地面积达23.21亩的现代化城市公交停车场。2013年,城区立杆式站牌升级改造成灯箱式站牌106个,并按照便民原则,相邻站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0-700米。
优化城市公交线路,打造快捷客运通道。2013年底,该区实现了老城区12条城市公交线路与主城区无缝对接,平均班次间隔10—15分钟,投入1900万元新购置40辆节能环保的CNG、LNG燃气车,出台城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残疾人实行免费乘车的政策。
推动农村公交提档升级,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该区按照“村口始发、通村达户”的建设要求,加快农村客运班车的公司改造工作,更新了140辆节能环保的公交车辆,实际购车成本由区财政进行等额补贴。区财政每年安排镇村公交发展扶持资金200万元,对开通镇村公交的企业给予政策性亏损补贴,目前已有5个乡镇的镇村公交已投入运营,全部实行1元到底,同时对农村7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乘车的政策。
推进公共出租及公共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该区积极筹措资金,在原有130辆出租车的基础上,2011年新增28辆出租车,2013年再增33辆区域内出租汽车。市民办理的公交IC卡、淮安通卡将于2015年在江苏省内和国内部分城市相互通用。
目前,全区正在运营的城市公交车辆160辆,共有12条客运线路、农村公交车辆173辆,25条农村客运线路,10条镇村公交线路,11辆镇村公交车辆,极大地方便了城乡群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