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 淮安市检察院网格融入市域社会治理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干警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专业优势和基础作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开拓“检察+网格”融合治理模式,坚持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努力将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社区一线,全面提升检察工作服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质效。
党建带共建
“检察+网格”机制再升级
“‘检察官进网格’不仅是转作风、提实效、塑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是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和检验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淮安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洪斌这样形容该院“检力下沉”融党建进网格工作。
以淮安参与全国首批市域治理试点为契机,淮安市检察院连续两年出台《“检力下沉”进网格工作方案》,将检察官进网格工作与淮安市委政法委组织推进的“精网微格4.0”工程相融合,全面加强检察机关党支部与基层村居、乡村社区结对共建。
依托“检察+网格”共建机制,淮安市检察院在挂钩社区16个网格点设置“社区检察服务站”,48名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下沉挂钩网格;洪泽区院在原有124个网格基础上,细化划分出6个片区,进一步完善44个检格,全面参与基层社区基础信息采集、矛盾调解、法律宣传等工作。2022年上半年,全市两级检察院实现“检察+网格”全覆盖。2022年以来,全市两级院检察长进园区、进项目、进企业42次,初步构建了全员参与、互联互动的“检察+网格”工作格局,推动了检察工作全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步伐。
实事惠民生
“检察+网格”服务再提升
民有所呼,检有所应。淮安市检察院在全面参与市域治理过程中,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群众需求作为建立健全“检察官进网格”长效机制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扎实推进检察惠民实事项目。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淮安市院连续3年开展“检格员在身边”活动,组织“检察官网格员”赴挂钩网格站点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20余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40余个。2022年3月,该市淮阴区院“检察网格员”接到辖区群众反映老旧小区电梯老化等问题,在先后走访群众200余人,收集诉求40多条基础上,及时将群众诉求和意见精准汇总,牵头联合公安、法院、街道等相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协商出台最优解决方法,确保了问题有效解决,获社区群众点赞。
主动传递司法温度和检察关怀,持续加大检察环节司法救助力度,检察干警进网格服务8700余次,全力排查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累计向266名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金369.2万元。努力做好检察护企“后半篇”文章,在全省率先出台《服务重点企业、护航经济发展检察指引书》,依托检察官进网格工作,不断完善服务企业交流、反馈联系机制,市院机关连续两个季度摘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101%服务流动红旗”,金湖县院建成全省首批服务企业发展法治文化基地。
法治促共治
“检察+网格”治理再完善
法治是规则之治,也是最优的社会治理模式。淮安市检察院在推动“淮尚善治”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始终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作为核心要义,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和公信力。
注重前端发力,推动问题诉源治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科学拓宽“检格员”参与社会治理范围和途径,聘请2000余名专职网格员兼任公益损害观察员,及时收集辖区内公益损害情况,监督消除井盖安全问题414处,推动无障碍设施改造100余处,监督损害群众食品健康突出问题16个,切实发挥网格检察监督网“吹哨人”作用。全面落实“七号检察建议”,会同邮管、公安等单位,深入物流企业走访排查,督促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聚焦公共安全,检察官进网格排查特种设备使用、危化品存储等隐患20余个。
凝聚民意支持,矛盾化解“止于至善”。积极争取和提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意愿,组织法治宣讲团,扎实开展送法六进等活动,在为网格内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的同时,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合理诉求。两年来,全市两级院400余名检察官走进网格同步开展普法讲座,开设各类宣传专场100余场,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000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把更多检察元素融入社会治理,不断完善‘检察+网格’融治模式,努力形成部门多元联动、问题多元化解、风险多元研判的格局,为淮安打造‘淮尚善治’市域社会治理特色品牌作出积极贡献”,淮安市检察院检察长薛国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