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大镜头
中国江苏网3月30日讯 习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党的十八大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工程”列入江苏“八项工程”加以实施。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为核心战略,全力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突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园区及科研平台搭建、产学研合作、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重大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工作、科技体制机制建设等均取得明显成绩。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至少有十大镜头,给全市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镜头一: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列为核心战略
2013年6月28日,中共淮安市委召开六届三次全会,提出了我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跨越发展的新目标、新战略、新举措。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列为“六大战略”的核心,积极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使经济增长迅速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本次会议提出,要通过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强化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强化高端人才引领等四个方面,强力推进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要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打造全国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优势,力争在区域创新能力上实现苏北领先。
镜头二: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2013年10月22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了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目标。
2014年10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暨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大会,对我市强化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做出了再动员、再部署,明确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三步走”奋斗目标。第一步:到2015年底,淮安市进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第二步:到2016年,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各县区基本达到省级创新型县区标准;第三步:到2018年,全面达到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标准,并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在此基础上,力争再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镜头三:淮安智慧谷开工建设
2013年底,为了进一步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市委、市政府瞄准打造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科技产业园区和全国应用技术研发基地这一目标,投资80亿元投资兴建“智慧产业谷”,并列为淮安市十项重点工程之一。
“智慧产业谷”项目按照“有核无域”的理念,规划面积2600亩,其中科研平台1500亩,分为研发办公、孵化实验、商务办公三大功能区。到2018年全部建成后,将容纳科研机构100家,每年承接产学研课题项目100个,引进科技成果交易、转化100项,引进培育创业创新人才500人。为高科技投资项目进驻、高水平研发机构入驻、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优越的条件。
截至目前,智慧谷项目一期主体基本封顶,预计年内将投入使用。并已有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等15家科研机构落户。投资45亿元的中兴通讯4G智慧产业园、投资40亿元的中国移动呼叫中心等一批高端项目开工建设。
镜头四:盐化新材料产业园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2013年12月30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认定淮安盐化工等15家产业基地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通知》(国科火字〔2013〕350号)下达,认定我市盐化新材料产业园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这是继金湖石油机械特色产业基地之后,我市又一个“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该基地现拥有盐化新材料相关企业300多家,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实联化工等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培育了井神盐化、银珠集团、安邦集团、万邦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宏邦、汉邦、嘉诚、百麦等一批极具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有国家级盐化工产品质检中心、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盐化工重点实验室、盐化工产业中试基地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建设了南京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淮安研究中心、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淮安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机构。
镜头五:淮安市大学科技园获批苏北第二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014年9月3日,科技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淮安市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这是继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科技园后,苏北地区第二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成功探索出一条由政府主导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创新之路。
淮安市大学科技园于2009年2月由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同批准筹建,此后市委、市政府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年的规划建设,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一园两区”的发展格局,搭建了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转化高新科技成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校科技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园区迄今拥有三个专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可自主支配场地面积42200平方米;已先后引进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工新材料淮安研究中心、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淮安锂电池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等一批高质量科研机构入驻。
镜头六:海创智库(千人计划)淮安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立
2014年10月18日,我市组织了“海聚千人·智汇淮安”助推产业升级发展活动,72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汇聚活动现场,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会上,海创智库(千人计划)淮安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功揭牌,该中心是海创智库(千人计划)科技服务中心在我省江北地区设立的首家服务中心,将依托“千人计划”专家智慧资源,为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高端智力服务。同时,海创智库(千人计划)淮安盐化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正式签约成立,60家企业(单位)与62位专家现场签订67个合作项目协议。
本次活动由海创智库(千人计划)科技服务中心和淮安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旨在加强互动,推动各方共享技术、经验、资源、市场,不断探索盐化新材料产业发展模式,促进盐化新材料产业科学发展,加快把淮安打造成为“中国新盐都”和“中国盐谷”。
镜头七:淮安市科技广场启动建设
2014年初,我市按照“521”模式〔围绕科技创业、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转化和专业技术等分别形成5大服务中心,建设“淮安市科技成果”和“淮安市科技广场服务案例”两大展厅,设置1个综合服务平台(含1条24小时全天候公共服务热线“96123”、1个网站和1个服务窗口)〕,大力推进科技广场建设,科技广场主体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以淮安软件园、淮安留创园和淮安智慧谷为核心区,通过整合、改造和新建等方式,规划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目前,科技广场建设规划已通过论证,江苏佰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个省级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已经签约入驻,已为130多家企业提供科技创业孵化服务,提供各类科技咨询服务1200多次,转移技术成果430余项,开展各类专业检验检测服务20000次以上,受益企业520余家。
镜头八: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
2013年8月,《淮安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暂行)》正式印发,标志着我市科技创新券工作开始启动实施。创新券主要是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而设计发行的一种补助凭证,由政府向企业发放创新券,企业用创新券向高校科研院所购买科研服务或购置研发设备后,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持创新券到财政部门兑现。2013年11月1日,我市举行科技创新券首发仪式,共有835家企业参与实施市科技创新券制度,发放科技创新券4175万元。2014年,省财政厅、省科技厅联合制定实施省级创新券制度,我市争取省级创新券专项经费800万元,名列苏北第一。两年来,我市累计向1275家中小企业发放创新券9790万元,已兑现700万元,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创新投入成本,促进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创新带动作用。
镜头九:科技体制改革破冰
为更好体现财政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4年,我市调整优化了市级科技计划体系,项目立项从往年的500多项减少到260多项,改变“小而散”的历史格局。创新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方式,采取会议评审和网络评审两种形式,分类组织专家评审,专家来源兼顾省级专家和本市专家,坚持入选项目公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项目评审环境。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江苏银行淮安科技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淮安科技支行等挂牌营业,新筹建科技小额贷款公司1家;设立市淮上英才创投引导基金,促进科技、人才与创业投资融合,鼓励高层次人才来淮创新创业;引进“苏科贷”风险补偿资金,为20家科技中小企业授信1.5亿元。全市创投规模达6亿元。
镜头十: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15000件
2014年度我市专利申请量15101件,首次突破15000件,是2011年的2.3倍,同比增长25.06%,增幅全省第一;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415件,同比增长59.55%,增幅全省第二;专利授权量6663件,是2011年的3.66倍,同比增长45.7%,增幅全省第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件。在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我市获3金、3银、4铜以及1项优秀发明项目专项奖。共有2件专利获得省百件优质发明专利。全市5个县区创成省级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示范县(区),1县区进入试点。全市4家街区获得省“正版正货”示范创建街区,总数苏北第一。知识产权服务业逐渐形成,国内著名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等骨干专利服务企业落户我市,专利托管运营工作开始起步。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