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国税局简政放权探索新思路

26.01.2015  12:10

  

      2014年,淮安市国税局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推出“全市通办”和“容缺受理”新模式,努力实现办税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目标。这是市国税局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不断简政放权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去年已纳入的涉税事项包括税务登记管理、税收资格认定管理、申报纳税方式管理等7大类93项,并逐步拓展至所有涉税业务。一系列简政放权的举措持续发力,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对此,市领导给予批示肯定,认为这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际行动,方便了办税企业和群众,提高了行政效率,并要求在全市推广。

  一是打破传统模式,变“属地管理”为“全市通办”。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公共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已成为各级机关的普遍共识和努力目标。然而,在传统属地管理模式下,公共服务被“圈”在原地,难以提高效能。为了打破属地管理固有的局限,市国税局创新思路,在全面推行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历时5个月进行可行方案调研、业务系统测试,于全省率先推出了“全市通办”新模式,成功让全市国税纳税人,走出了传统行政区域划分限制,在全市范围内自主、就近选择任意一个自认为最方便的办税服务场所办理纳入“全市通办”的相关涉税事项,但税源仍归原属地所有。

  二是主动灵活变通,变“不全不办”为“容缺受理”。落实好简政放权,不仅要谋划好一点一线,更重要的是能串点成线、铺线成面、形成体系、持续深入。正是遵循这样的思路,市国税局整体谋划、逐层推开简政放权工作。年初实施“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全面清理不必要的报送资料,以“清单”的形式列明需报送的资料,减轻纳税人负担;同时在内部推进纳税人信息共享、重复使用,全面提升办税效率。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限由“五日办结”压缩为1.8个工作日。而对于纳税人必须报送的资料,则实施“容缺受理”,在不违背税法的基础上,将以往审批材料不齐不能办的情况,变为纳税人边准备材料税务机关边审批的并行推进模式。即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注销税务登记等9个事项,如果纳税人具备审批基本条件、申报主要材料要件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和手续有欠缺或有误的,可由税务机关预先受理,纳税人事后补齐所缺资料。这一举措实施后,98%的“全市通办”业务实现了当场办结。
  三是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减负”。  思路决定出路。简政放权最核心的不是程序或实体举措的改变,而是服务理念的变革,关键在于能否真正从服务对象的视角,以服务者的身份去思考、处理问题;关键在于能否从被动应变转为主动谋划。通过对税收咨询特服号、国税网站、官方微博中纳税人咨询的问题进行汇总统计,市国税局工作人员发现,新办纳税人对“有事该怎么找、找谁”较为关注。因此,国税部门编写了《办税一册通》,全面介绍新办纳税人应知应会的办税程序、基本要求、所需资料等,让其“一册在手,办税不愁”。不光如此,市国税局工作人员还通过对纳税人必须到国税办税服务厅办理的高频事项进行分析发现,发票发售频率较高,纳税人每月至少往返一次。为了让纳税人少跑腿,国税部门实施发票按季发售,鼓励纳税人一次性领购一个季度的发票用量。而仅此一项,可季均减少纳税人往返国税局办税服务厅3万人次。(淮安市政府法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