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体育产业质效稳步提升

16.02.2016  14:32

  中国江苏网2月16日讯 “我们的产品在国外可是抢手货!”日前,在金湖宝翔体育器材有限公司,谈到自家产品时,该公司董事长萧逸裕很是兴奋。“目前我们公司月满负荷生产能力可达到25000台套,不久前,我们又新增一笔出口欧洲市场的蹦床大订单。

  近年来,我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体育产业已初具规模,体育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增加值稳步提高,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特别是体育用品制造业、赛事运作、场馆多元化经营、体育彩票销售等位居全省前列。

  规模总量逐步扩大。近年来,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以2013年为例,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占全市GDP的0.85%,体育产业从业人员1.8万人,基本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装备制造、服务贸易、体彩销售、体育培训等为主的体育产业体系。

  品牌建设初显成效。全市形成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宝翔体育器材有限公司等一批体育企业和品牌;建设了以市健身会馆片区、奥体中心等为代表的大型体育场馆品牌;涌现出水立方、乐仕堡、英派斯等健身服务品牌;培育韩信杯象棋国际名人赛等一批品牌赛事;打造高家堰、自行车运动城等体育旅游品牌以及高水平中国淮安·丝绸之路户外运动挑战赛等赛事。

  多元格局日益建成。随着各项产业政策的实施,社会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逐步高涨,正在向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场馆设施建设管理,特别是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等不同领域发展,健身服务连锁经营并广泛渗透到体育产业各个方面。一批优质体育产业项目获得扶持,体育产业的放大效应进一步显现。几年来,全市争取省级体育产业引导资金1200万元,受助企业项目放大效应上亿元。

  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金湖县银集镇、淮安区施河镇两大体育产业集群。金湖县银集镇体育产业园十多家相关联的体育产业企业,以蹦床项目为主线,形成了户外多个产品的体育产业集群。淮安区施河镇产业园有数十家体育产业生产企业,最早针对学校体育设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品种众多、涉及门类很广的体育用品企业。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