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将解决好人的问题作为城市发展价值指向

15.08.2016  11:04

        随着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向建成辐射周边20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目标迈进,尽早展现建好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故乡的‘象征意义’,迅速成为560万淮安人的共同追求。”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从新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方法路径,对于更好地推进淮安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表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新精神新要求,以更加前瞻的视野、更加包容的胸怀、更加精彩的手笔,推动中心城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真正让淮安这座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生态涵养的容器、文明传承的薪火、百姓安居的乐园。

        “一条铁路”联通南京都市圈

        记者近日探访连淮扬镇高铁淮安段施工现场,尽管烈日炎炎,但工地没有一处歇工。目前桩基施工已完成设计量的86%。该铁路纵贯苏北、苏中、苏南,对加强淮安与省会城市南京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下班后启程,夜幕降临就能到达省城南京,说好的同学聚会定然不会迟到。”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效文说,随着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线路的建设以及规划中宁淮高铁等推进,淮安交通半径延伸到南京、上海。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淮安市“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该市规划设计了城市发展三大格局,即大都市格局、大交通格局和大产业格局。市规划局规划处宋伟处长介绍,大交通格局是大都市和大产业格局的基础。目前淮安已形成“四横三纵一联”水运骨架航道和“四横四纵”的高速公路结构,铁路“米字型”放射格局也已形成,更重要的是未来京沪高铁第二通道将经过淮安,这些大交通格局形成后,极大有利于淮安融入南京都市圈。

        大交通格局为大都市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淮安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中心城市格局不断壮大。目前,市域已形成“一主三副一带”(一主即淮安中心城区,三副即盱眙、金湖、涟水,一带即宁连城镇发展带)的空间架构。

        姚晓东表示,淮安城市建设要抢抓机遇拓展空间,按照“东融西拓、南联北接”思路,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动发展,主动全面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加快推进宁淮同城化,推动盱眙、金湖、洪泽融入江北新区发展,市域整体融入南京都市圈。

        市发改委副主任高金宝介绍,淮安与南京挂钩合作15年来,共举办18次宁淮挂钩合作项目签约大会,签约项目533个, 总投资686亿元,其中已有20个项目投产达效。经纬纸业、中央新亚百货、苏宁电器、南外淮安分校等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淮安,让淮安市在区域融合中实现“精明增长”。

        “一辆电车”串联四大城市组团

        8月4日一早,淮安市民屠芳刷卡乘上有轨电车,赶到位于淮安区的国际商贸城门店上班。她告诉记者,“每天上班要跨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和淮安区四个区,有轨电车开通后,这段上班旅程既舒适又准时。

        据介绍,自去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以来,淮安有轨电车客流量持续攀升,日均客流量由8000人次增加到1.3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3.38万人次,总客流量达290万人次。有轨电车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电车线路还串联了清河区、开发区、生态新城和淮安区四大城市组团,贯穿了商业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等五大中心,像一条纽带把城市各组团和功能区联成一体。

        有轨电车的建成通车以及市区众多道路工程的实施,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区交通环境。今年中心城市建设最夺人眼球的无疑是启动城市快速路建设。市长惠建林介绍说:“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是打造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关键。这条快速路从城市核心区的外围西安路、延安路、迎宾大道以及黄河东西路形成新的道路资源,快速通达是其最主要的建设目的。

        截至今年7月底的最新数据显示,自“十二五”以来,淮安累计投入资金4350亿元,编制规划了4150个中心城市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1991个,如淮安万达广场、市体育中心等,使城市功能更为完善,城市化率达57.46%,比“十一五”末提高12.46%。

        “中心城市建设项目,淮安连年以市政府‘一号文’形式下发,这在全省还是第一家。”市住建局城建处处长朱沛军介绍,淮安市中心城市建设还分别摘得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实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建夙愿。她举例说,淮安市道路通达工程的实施,让市民出行平均耗时较2013年下降34%。

        今后一段时间,淮安市还将继续把做强功能作为城市建设的突出重点,强化片区功能支撑,坚持将解决好人的问题作为城市工作根本价值指向,不断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

        “一条运河”钩沉悠远历史文脉

        “17:50在御码头上船,华灯初上,里运河两岸灯光璀璨。迎着透彻明亮的运河水,品味着沿线的历史人文典故,真让人流连忘返……”淮安网友龙文近日在淮水安澜论坛分享了他夜游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奇妙感受。

        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据介绍,淮安古城与里运河相伴相生的历史,生动诠释了城市“因水而兴、弃水而衰”的规律。为再现“壮丽东南第一州”景象,2013年起,淮安市启动了“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大手笔打造淮安版“清明上河图”。

        “里运河文化长廊北起大闸口、南至堂子巷,核心区总长度15.6公里,大小项目数百个,总投资260亿元。”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蒋维林告诉记者,今年共计划实施6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34个。清江浦1415、中国运河文创中心(酱醋坊)、中国漕运城等重大支撑项目正在按序时进度实施中。

        作为省委、省政府定位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如何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彰显个性,成为淮安决策者们思考的重点。淮安自古为水运枢纽、南北要冲,千里淮河与千年运河在此交汇,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在明清时就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华交通枢纽和漕粮储地及商业城市,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这些厚重的文化都不应淹没在现代化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清江浦1415项目负责人尹希海说,让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灿烂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才是我们打造清江浦1415街区的主旨。

        据介绍,淮安市还将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漕运文化、淮扬菜文化、西游记文化、水乡文化等文化富矿,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让淮安这座城市“有根有魂”,更加有个性有气质有品位。(彭广余 蔡志明 李先昭)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