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牢记嘱托勇担重任 崛起江淮甘做表率
漕运中枢、盐榷重地、南船北马、九省通衢。运河经济时代,“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好景象,淮安人不曾忘却。
周恩来精神,世人敬仰。建好总理家乡的责任与担当,淮安人不曾忘却。
“十二五”以来,淮安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切嘱托,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统揽,围绕争当全市“首创之地、首发之师、首善之区”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产业规模化进程。走进淮安区的今天,一幅幅精彩纷呈的图景夺人眼球——从一大批重量级大项目落户,到百亿产业横空出世;从生态城市宜居宜业,到特色名城魅力四射;从解困民生的件件实事到幸福民生的张张笑脸……古城日益绽放的骄傲和自信,彰显着淮安区百万人民的奋进和豪情。
-工业经济强势崛起
盐腔储气及卤水深加工、新型保温防火材料及聚氨酯轮胎、捷群电子、日恒电子、星世纪电动车……2015年金秋的淮安区,投资亿元、5亿元、10亿元乃至70亿元的大项目硕果累累,从“规划图”变成“效果图”,从“效果图”变成“施工图”,从“施工图”变成建设工地,一个个大项目正快马加鞭加速推进,一个个新产业正集群强势崛起。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淮安区要实现“跨越发展、进位争先”的目标,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支点”,淮安区委书记徐子佳认为,这个“支点”就是项目建设。在全区历次干部大会上,徐子佳都反复强调,要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凭项目说话,以项目比高低。
全区围绕打造盐化工、精密机械、新型建材、教学具等百亿级企业,把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之一。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人造草坪生产企业。2014年生产草坪2200万平方米,草丝2.3万吨,实现产值13亿元。该企业的销售额、利润均是世界人造草坪企业中第二、三、四名的总和。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伞型齿轮生产企业,设备主要从美国、日本进口,70%以上产品出口国外,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和顶级电动工具生产商生产配套齿轮产品。精密锻造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年产6万吨锻件、600万件精车件。去年企业销售将超15亿元,入库税收超亿元。江苏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从生活用盐、工业用盐到60万吨盐硝联产,再到60万吨纯碱,产业链越拉越长。目前,年产盐及盐化产品总量超过500万吨,位居全国行业前列。惠民汽配、施塔德电梯、建华管桩、海螺水泥、康乃馨织造、苏食食品等一批迅速壮大起来的企业,有的成为全国同行业瞩目的“龙头老大”,有的成为专业产品的“单打冠军”。
全力推进载体建设,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以区经济开发区为中心,重点打造精密机械、电子电器、针纺织、国信新能源、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八大特色产业园,推动主导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目前,区经济开发区“九通一平”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和各类特色产业园以及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联动发展,为承载项目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已经形成了既能接纳“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又能引进“铺天盖地”的中小项目格局。如今,每年都有上百个工业项目,纷纷在这些园区“安家落户”。
“十二五”以来,淮安区累计投入近400亿元,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0多个,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30多户,形成了精密机械、盐化工、教学具、新型建材、针纺织等5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争创“全市工业第一县区”的强劲引擎。
-幸福之城宜居宜业
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淮安区委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淮安区认真践行周恩来亲民爱民文化理念,牢固树立“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深得民心是最大奖励”的理念,坚持民生优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普惠于民。
该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民生投入逐年递增,办成了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受到群众的普遍赞誉。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90元、13545元,分别比“十一五”增长71.5%和90.7%,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实施精准扶贫,改造农村危房600户,发放农民贴息创业贷款2700万元,带动创业就业6800多人,新增脱贫人口4.73万人,20个省列经济薄弱村达新“八有”标准。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累计投入13.36亿元,实施教育均衡等五大重点工程,公办学校在全国首家整体告别粉笔黑板时代;教育水平保持领先,中高考质量持续领跑全市,课改成果全省推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完成校安工程15万平方米,新建省优质园10所;启动楚州中学迁建工程,“五校一中心”基本建成,红军小学西校区、新安小学新区分校等相继投入使用;20所农村中小学完成省定一类标准配备,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启动淮安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市级惠民医院7所,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六五”普法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县区,“司法引航”工程获国家级表彰;全省率先开通“消费维权通”平台,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无边胜景图画里,年年春色倍还人。如今淮安区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时点,突破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节点,腾飞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淮安区百万人民将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守进位争先不动摇,努力在新常态下实现“调速不减势、横向争进位”目标,不断壮大综合实力,奋力打造实力更强、结构更优、城乡更美、民生更好、活力更足的淮安区。“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好愿景必将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苏北大地。
-文化名城古今辉映
翻开淮安区的历史,淮安古城物阜民丰、风光无限。然而,这颗运河边的明珠随着漕运的衰落而黯然失色。2008年之前,城市最高建筑是7层的中国银行大楼,全城仅有两部电梯。这座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的古城,却拥挤着30万人口的居民,巨大的人口密度带来了设施的超负荷运行。城市形象与周恩来总理家乡的知名度极不相称。
区委、区政府以建设好周恩来总理家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精心谋划着城市发展的未来,积极策应淮安市“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坚持以城市规划统领城市建设,建立健全了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规划决策机制,确立了“保护提升古城、奋力开拓新城、全力打造名城”的总体方略。“十二五”以来,淮安区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93亿元,实施重点工程400多项,成为淮安区历史上城市建设投入最大、项目最多、成效最显的时期。
拓展发展空间,让城市形象“立”起来。几年来该区在老城先后拆除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各类建筑150多万平方米,搬迁机关、企业20多家,在新城建成御庭园、运东小区、龙光阁小区等30多个规模安置小区,动迁居民22455户。同时,把最好的医院、学校和大超市、文体娱乐场所、休闲公园等城市配套设施,向新区集聚、汇拢。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7.63平方公里。下一步,该区谋篇布局城市面积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实现南越淮河入海水道、东跃京沪高速,北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与淮安市主城区无缝对接。一个崭新的魅力城市框架,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汇聚发展要素,让城市功能“全”起来。几年来,淮安区投入26亿元建设了贯穿经济开发区的双向8车道新237省道、横跨淮河入海水道的徐淮盐高速马甸连接线等城市道路60多条,新铺污水、燃气、供水、通讯等管道1232公里……淮安区大批城建重点项目纷纷上马,完善着城市功能,提升着城市形象,同时也打造了全新的经济增长极。金地商业广场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是目前苏北最大的城市综合体,已成为淮安区礼字坝商业圈核心企业。九升国际广场成为淮安古城镇淮楼商圈首席一站式时尚休闲娱乐购物中心。占地1000亩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吸引了圆通、韵达、中通、国通、咔淘等一批全国知名快递公司和电商企业,先后创成省级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此外,金陵国际酒店、华润苏果、锦和百货、大润发等服务产业大项目纷纷落户淮安区。大交通、大商贸、大物流、大开放……随着城市的成长、功能的完善,淮安区聚人缘、聚财缘的“洼地效应”日益凸显。
打造城市名片,让古城魅力“显”起来。2015年10月15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成功获批AAAAA级旅游景区,率先实现了苏北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跻身全国顶级旅游景区的行列。以文化旅游塑造城市特色,强化文化古城保护提升,是淮安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安区在7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内打造了一个个令人引以为豪的经典之作。投入1.8亿元修复了淮安府署,再现了明清“江苏第一大府”的雄姿,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衙署文化景区;投入近亿元兴建了中国首座漕运博物馆,通过现代科技和大量史料文物,全面展示漕运的恢弘历史,成为国内一流的体验式主题博物馆;投资2.5亿元建设了古城墙遗址公园,成为融游览观光、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南客厅;投入10多亿元,精心打造了河下古镇的水街片区、成河片区。在全国最长的古石板老街上,古文楼、吴鞠通中医馆、闻思寺尽显昔日古朴。更是以“创5A”为契机,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先后实施了文博商城、360行民俗街和萧湖文化商业街等十大工程,状元府邸、古镇客栈、庭院市肆等新景点即将布展运营,成为新的旅游亮点。一个个文化旅游精品景点犹如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彰显着这座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