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今年底建立困难家庭备案制度

16.09.2015  13:22

  中国江苏网9月16日讯 年底前,建立村居社会救助信息员和困难家庭备案制度,加大主动发现和跟踪救助力度,实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淮海晚报记者昨天从市民政局获悉,《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日前出台,就实施九大类救助提出指导意见,为打造救助“绿色通道”提出明确目标。

  ◎九大救助:全方位编织救助网

  该《意见》是指导淮安未来社会救助方面的总纲,在社会救助内容、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全面勾勒出淮安对困难群体的全方位关爱和救助。

  扩大低保人群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该《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患有精神疾病特别是易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这是在低保提标扩面上的一大亮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救助方面,该《意见》提出,对低保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该家庭至少1人就业;对低保家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给予求职补贴;对吸纳就业救助对象的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保险补贴、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政策扶持。

  在其它救助领域,该《意见》分门类提出要求,如在特困人员供养上,提出对低保家庭中6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低保家庭和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中80周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其他特殊困难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养老服务。在医疗救助上,对低保家庭成员因患省定20种重大疾病中的恶性肿瘤患者,因经济困难无法入院治疗的,民政部门先行给予年度内一次性2000元救助金。在住房救助方面,该《意见》提出力争到“十三五”期未,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基本得到保障等。

  ◎一门受理:在全市149个乡镇建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

  该《意见》提出,按照“求助有门、门里有人、人人全能、能解急难”的要求,完善社会救助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全市149个乡镇全部建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实现社会救助“一门受理”。

  为发挥救助的主动性,该《意见》提出全市所有村居建立“救急难”专(兼)信息员、建立困难群众备案制度,形成动态监测网络和群防群助网络,解决困难人群“早发现、早介入、早干预”问题。村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将协助开展救助申请引导、困难家庭排查、公示监督和信息报送。加大主动发现和跟踪救助力度,2015年底前,建立村居社会救助信息员和困难家庭备案制度。(记者江安 通讯员吴素琴)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