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二季度全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平衡

29.07.2016  05:05

  淮安市2016年第二季度全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结果显示,全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在人力资源需求上,一、二、三产业用人需求分别为116人、22635人、19305人,分别占需求总量的0.28%、53.82%、45.90%,第二产业需求人数仍然大于第三产业,高出近8个百分点;从行业需求看,我市用工需求仍依赖于制造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盐化工等行业,制造业用工总需求为19307人,占比超过45%。从行业整体分布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20个行业中用人需求7升12降,与1季度相比,用人需求14升5降。环比同比均上升的行业有6个,分别为采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仍起到用人需求主要渠道的作用,用人需求为31238人,占比74.5%。

  在人力资源供给上,淮安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以本市人员为主,但外来人员有所增长。本市人员占求职者总数的比例达到80.21%。新成长失业青年求职16518人,占求职总量的40.49%。本市农村人员及外埠人员分列二、三位,求职人数分别为11927人、8075人,占比分别29.23%、19.79%。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32.81%;与去年同期相比,外埠人员增幅较大,增幅为27.70%,新成长失业青年有略有上升,为6.29%。同比降幅较大的是其他失业人员、在学人员,分别下降了84.4%、63.6%。

  在人力资源供求匹配上,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用人需求最多,占比超过5成,其次为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比分别为17.2%、9.55%。同比,增长最快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增长37.2%,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单位负责人增速也超过了10%,分别为18%、12.7%;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与需求基本一致,排名前三位职业分别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比分别为47.1%、18.3%、9.6%,同比,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求职者出现较大增长,分别为562.7%、332%、315.8%;从求职情况看,25-34岁的求职者最多,各年龄段占比分别为16-24岁占23.6%,25-34岁占41.8%,35-44岁占21.1%,45岁以上占13.6%;从需求情况看,98.08%的招聘岗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有要求,其中大专学历占总用人需求的比例最高,用人需求中大专学历占42.9%,其他学历按占比从高到低排分别为:高中(含职高、技校、中专)占28.6%,初中及以下占20%,大学占6.6%,本季度仍没有出现硕士以上的需求;从技术技能匹配情况看,招聘岗位对技术技能有明确要求的占比未超过半数,占比44%。无技术等级或职称求职人员仍然最多,且有所增加,占总求职人数的55.6%。

  从统计数据看,本期企业需求最大的前十个职业分别为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员、财会人员、保管人员、行政办公人员、出纳、其他工程技术人员、计算要机操作员、秘书、电子产品维修工、其他运榆服务员;企业需求最小的前十个职业分别为其他企业管理人员、房地产开发业务员、销售和营销经理、业务员、其他橡胶生产工人、购销人员、纺纱人员、其他金融业务员、营业员、证券业务员。













稿件来源: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