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涟水大地的晶莹珍珠----涟水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

12.11.2014  17:54

“现在的自来水真好,烧开没有“水脚子”(水垢),最主要的是水不苦、不咸了,喝起来还有点甜呢!”手捧着洁净透亮的自来水,家住涟水县红窑镇朱圩村村民朱言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老朱家及红窑镇朱圩村生活的变迁,只是涟水县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一个缩影。

  涟水县地处苏北平原,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08.56万人,农村人口94.91万人,是全国著名的商口粮、棉生产基地,是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县。全境河流纵横,水网密布,风光旖旎,引得无数墨客骚人留连忘返。宋代大诗人苏轼咏赞涟水:“自古涟漪佳绝地,绕廓荷花,欲把吴兴比”。字里行间饱含诗人的欣喜热爱之情,可见涟水的秀美。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牛、羊等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地表水和手压井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逐渐加重,再加上县境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村自来水厂布局不平衡,水质状况恶化,水量开始萎缩,人们望水兴叹,吃水难一度成为人们的“心头痛”。

  如何解决农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如何让他们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上得实惠,成了摆在涟水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让人们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是我们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从县委县政府办公会上传来的声音。一杯清水里,有多少农民的期望,又包含着县委、县政府多大的决心!

  近年来,涟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民生工程常抓不懈。县水利部门准确把握国家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重大政策措施,及时抢抓机遇,组织了精干的水利技术力量,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争时间、争项目、争资金,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

  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井制宜、因供水人口制宜”和先急后缓的原则,县委、县政府合理确定饮水工程规模和实施步骤,为全县农村饮水项目稳步有序推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实践中,涟水县水利局成立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处,具体承办全县安全饮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资金管理等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处把关各项环节工作:组织工程设计单位、乡镇水利站深入全县走访调查,会同设计单位与水厂经营者展开座谈,了解实际情况,从而根据不同区域水厂建成的时间和水质差异进行科学规划;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经验、有资质、有实力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对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的管材、水泵、变频器、消毒设备等原材料,择优选择材料设备供应商,同时对所有进场的材料进行取样检验;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监管,实行资金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各方始终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以创建优良工程为目标,建立以建设单位为核心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质量意识,制定《监理实施细则》,聘请有资质、经验丰富的工程监理公司担任施工监理任务,监理人员实行定岗定位,明确职责,对质量、进度和工程计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在工程完工后,县委县政府出台《涟水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暂行办法》,做好验收移交工作,明晰权责,对经营者进行管理培训,确保水厂管理工作正轨化,做到“水厂建得成、企业管得好、群众用得起”,保证工程利益最大化。

  一眼眼深水井引出了清泉,一掬掬清冽的安全水沁人心脾。如今,不论你走到何处,都能看到安东大地上一座座标准化建设的农村水厂犹如一颗颗撒落在绿色大地的晶莹珍珠,扮靓着安东大地,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在涟水的多座水厂里,我们看到,自动化供水控制系统、二氧化氯发生装置等一应俱全,井水抽上来后通过消毒设备进行净化消毒后,经加压泵由输水管道将自来水送到老百姓家中。水龙头直接通到农家小院里,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很多村民建起了冲水厕所,有的还建起了浴室,添置了洗衣机,农民们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村民都说,有了自来水,他们和城里人又靠近了一大步。我们还听到这样一个顺口溜:“座座水厂都是花,千里管道通万家;政府送来安全水,民生工程人人夸。” 这个顺口溜足以反映饮水安全水厂的重要性,以及涟水人民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支持和拥护。

  汩汩清流,流淌着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潺潺水声,荡漾着农民幸福的笑声。水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描绘着涟水人民美好的生活画卷。(供稿:涟水县水利局王飞 徐静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