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楚消防:恩来故里消防兵 忠勇为民显真情
一个世纪前,一个少年迫于生计远走他乡,贫穷的生活没有让他消沉,倍受欺辱的旧中国激发了他的斗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豪言壮语响彻云霄,是他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缔造了新中国。
世纪轮回,百年后的今天,用心践行恩来精神的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大队全体官兵,在这块伟人成长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时刻牢记一心为民、竭诚奉献,书写出广为传颂的精彩诗篇,成为全市各行各业的一面旗帜。
建队以来,这个大队先后12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31人(次)立功受奖。特别是近3年来,大队先后荣获了消防执法先进单位、执勤岗位练兵先进单位、消防宣传先进集体。大队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模范双拥工作单位,大队长岳勇被省消防总队表彰为全省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先进个人。
法中有情,一心为企业排忧解难
淮安区下辖26个乡镇,近130万人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多处旅游景点,多家宾馆,多个商店,每年迎来游客万人(次),这里的消防安全不能有丝毫懈怠。
淮安区河下古镇有2500多年历史,是苏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被国家建设部、文化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保护历史街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镇内建筑历史悠久,多为一层或二层的穿架砖木结构,历经上百甚至数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淋,造成建筑木质腐蚀、干燥、疏松,水分含量低,极干燥,易燃烧,建筑耐火等级低,早在2000年便被市、区两级政府确定为火灾高危单位。为确保古镇的消防安全,大队防火监督员先后20余次上门检查指导,大到整个消防布局,小到住户用电,事无巨细。同时,大队领导多次向区政府领导汇报古镇消防工作情况,并先后5次与河下古镇综合管理办公室、社区等负责人商讨解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11月,河下社区志愿消防队成立了!在大队的努力下,古镇综合管理办公室一次投入10余万元,采购了消防器材,印发消防安全宣传资料,并给老街住户及老街内景点、文保单位发放300余个干粉灭火器材,形成了“家家有装备,户户懂操作,人人重安全”的消防新格局。
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关系到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地方的社会稳定,处理不好常常会造成警民关系紧张。淮安市楚州中医院、淮安区肿瘤医院以及淮安区国康饭店由于资金和历史遗留问题,火灾隐患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整改,2014年初被区政府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消防大队依法作出了“停业整改”的处罚,三家单位一旦被关停,大部分老职工将面临失业危机,同时也影响了淮安区百姓就医看病的便利,三家单位的职工和部分百姓的抵触情绪很大。面对这种情况,消防大队完全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然而大队领导没有简单行事,而是从百姓利益出发,将火灾隐患整改与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相结合,不厌其烦的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大队监督执法人员先后5次深入三家单位进行摸底排查,将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另一方面积极邀请工商、安监、城管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召开会办会,将书面材料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大队领导先后六次向区政府汇报整改进度,并在资金筹措、隐患整改落实等方面到多个政府部门奔走呼吁,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人心齐,泰山移,在消防大队的不懈努力下, 2014年10月,三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全部整改完毕,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企业和百姓的利益,同时也为企业的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节约了60余万元资金。
面对消防大队的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审批权,有的企业老板和房地产开发商要和大队干部“合伙做生意”,有的要送大队干部企业干股,有的干脆直接将装满现金的档案袋悄悄的放到大队干部的办公室。面对诱惑,历届大队干部不为所动,筑牢廉洁从警防火墙,在驻地树立了消防官兵良好形象。
建队以来,面对数以千计的工程项目审批或备案,大队执法干部始终严把消防安全关,依法依规办好每一次审核、验收或备案,决不留下一丝安全隐患;面对无数次的监督检查,总是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决不留下半点火灾隐患。建队以来,大队没有出现一起消防监督执法违规违纪案件,全区没有发生过一次重、特大火灾。
赴汤蹈火,全心抢救人民生命财产
“警情就是命令 抢险就是救命”,是淮安区消防大队官兵向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们出生入死,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平安交给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誓言。
2010年12月12日0点24分,淮安区溪河镇家家乐超市仓库发生火灾,火势很大。当中队官兵到达现场时,仓库的铁梁被熊熊的大火烤的通红,仓库随时有垮塌危险,被点着的烟花爆竹不时飞出并发出巨响,白酒爆裂后腾起一米多高的火焰,现场情况十分危急。指挥员果断下令从仓库西侧的两个门同时进攻灭火,特勤班战士刘帅、毛业都不顾危险深入内攻,不幸被烟花爆炸的碎片击碎空呼面罩,情况极其危险,而他们全然不顾,随手捡起仓库的毛巾捂住口鼻,继续战斗。最终经过3个小时的奋力扑救,大火被成功扑灭。而小毛、小刘两名战士却因吸入有毒烟气昏倒在地,后经送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
今年3月27日下午15时左右,淮安区一工地发生塌方,一名工人被埋压,接警后,官兵们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只见现场一名工人陷在井底的淤泥内,泥土已经掩埋至胸部,全身湿透,精神恍惚,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中队指挥员迅速命令2名官兵下至坑底对被困人员实施救援,在井口上方,安排4名官兵利用绳索将被困人员进行固定,防止被困人员继续往污泥里陷。由于渗水严重,井底已如同沼泽,站立都非常困难。就在官兵们进行紧张挖掘约半个小时前后,井壁发生塌方,幸亏两名官兵躲闪及时才躲过一劫,看着自己辛苦半小时清理出的作业空间已经被完全掩埋,官兵们毫不气馁,为防止再次发生塌方,官兵们只能小心翼翼的用手挖土。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施救,被困者膝部以上的泥土清理完毕,卡住被困工人右脚的石块被清除了,卡住被困者小腿的铁锹被小心的取出了,又经过2多小时的持续战斗,埋压工人的所有泥浆终于全部被全部清除,工人得救了,而六名施救的官兵却累瘫在地,特别是在坑内挖土的两名官兵,双手全是鲜血,撕裂的指甲钻心的疼痛,他们硬是坚持到最后,当现场的医护人员要给他们包扎时,他们却说:“没事,先救工人”。
建队以来,大队官兵灭火救援6301次,参加各种社会救助297次,营救遇险群众1023人,保护群众财产价值约1.5亿元。
爱民如子,真心为群众御寒送暖
建队以来,消防大队一代代官兵始终坚持“视人民为父母”,用真情实意谱写了一首首爱民赞歌。
1995年,淮安区大队消防官兵正式与辖区博里镇前当村小学结成警民共建单位,从此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的阳光助学活动。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星移物转,暑往寒来,当年热心资助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资助的对象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资助的线没有断过,关怀的热心一天也不曾凉过。大中队官兵们始终用自己有力的双手托起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温暖着他们脆弱的心灵,近二十年来,在官兵们细心呵护成长起来的孩子约有100名小学生,当年资助的第一批四名贫困学生其中一名业已大学毕业,其他三名学生也相继成家立业,但是他们都共同的成为爱心助学一份子,用他们真实行动在反哺社会。在淮安区消防大队,每一任教导员上任后从前任教导员手中接过来的第一件物品不是粮秣账簿,而是一本记了近20年的爱心笔记,上面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资助金额,而是详细记录着每个受资助学生的家庭住址及成长成才情况。现在,借助校务通等新新媒介,每个教导员也成为受资助孩子们的编外辅导员,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在淮安区消防官兵的心中,老百姓再小的事,也是天大的事。20013年12月25日晚,淮安消防中队接警称辖区流均镇中桥村六组刘思明家发生火灾,官兵们到场后发现失火的是两间低矮的瓦房,当中队官兵一如既往的扑灭火势时,细心的带队干部李小宝发现边上有两位老人在边上不停哭泣。经指导员和现场围观的群众详细了解才知道刘思明老两口是五保户,加上年纪较大,完全依靠政府和周围乡亲的接济才能勉强生活,这一把火烧毁的不仅仅是他们遮风避雨的两间破瓦房,也是他们对生活的希望。指导员李小宝听完这些话后,默默地将一同出警战士召集在了一起,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情况,在场的战士不约而同的都将自己身上带的钱交到了指导员手上,此时他们更多的是懊悔今天自己身上为什么没有带更多的钱。指导员李小宝手里拿着钱大步的走到跟前老两口,“大爷、大娘,刚才你们家着火了,这是我们战士在你们家里搜出来的钱,现在换给你们,你们快收好了啊。”“我们家里没有钱啊,东西不是已经被烧完了吗”,大娘手里攥着那不多的几张纸币,疑惑的说道。“不,这个真的是从你们家里搜出来的钱,不信你问问这些乡亲,他们可是亲眼看到的啊”,指导员说道。望着周围群众不太肯定的点头,刘思明老两口更是泪如雨下,不禁念叨“你们真是党教育出来的好儿子啊,谢谢,谢谢”。
牢记使命,忠心为部队建设自加压力
淮安区消防大队之所以能够取得众多令人称道的成绩,赢得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关键在于历届班子始终坚持用“恩来精神”教育和引导官兵,打造了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消防铁军。建队以来,“读一本恩来事迹图书,看一部恩来事迹电影,听一堂恩来精神讲座,参加一次恩来精神讨论,参观一座恩来纪念场馆,写一篇学恩来精神体会”的“六个一”传统教育,陶冶了每一批官兵的心。
军中有句俗话常说:浇花浇根,带兵带心。要想带出一批响当当的兵就必须要带兵人用心人去细心灌溉。2007年3月份淮安区大队又迎来了一批新战友,其中有一个山东籍的小战士叫做毛业都,个子矮矮的,眼神中总是透露出几丝迷茫。接连两三个星期的日常训练中,细心的指导员张永伟发现这个小家伙虽然未表现出怕苦畏难的情绪,但总是有点敷衍了事的感觉,并没有其他新同志刚下队对事物的新鲜感。经过细心的了解,指导员张永伟才知道小个子的不幸人生际遇,自幼失去双亲,入伍前一直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入伍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并不是害怕当兵会吃苦受累,而是担心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日常生活再也帮衬的人了,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导员张永伟为自己找到小家伙的心理症结而高兴,也深知这个孩子的自尊心要比一般人更重。在每周和新同志例行聊天时,有意透露出中队图书室里面有很多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书籍,有时间可以读一读。对于传奇人物的好奇心,促使着这个当时的毛头小子翻开了关于周总理事迹的书籍,当看到总理坎坷凄凉的童年、年少时立下的恢宏志向以及风起云涌的人生时。这个小伙子似乎明白了虽然指导员什么也没有说,却感觉已经和自己说了千言万语似的。
时间在流逝,这个小伙子在同一批入伍战友要退伍的时候,已经悄悄的将中队所有关于周恩来的书籍读了个遍,当年那个迷茫的少年也成为他们当中少有的训练好手,更是同批入伍的战士中第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八年里,这个当初的小伙子共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多次获得上级嘉奖,依然是在这个中队,这个小伙子已从一名列兵成长为中队长助理,成了新兵的好大哥,中队干部的左膀右臂,更是淮安支队屈指可数的训练尖兵。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物质匮乏时期曾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接着就出现了创造陕北江南的389旅,而在现在这个物质相对充裕的时代,大队官兵却自觉地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养成节俭朴素的作风、从珍惜一针一线开始精打细算、注意维护和节约中队的每一样东西。大队日常的设施维护基本上也是中队的官兵自觉完成的,小到桌椅板凳的修补、大到新营区的建设设计,中队战士无处不仅仅是积极献言献策,更是身体力行,助力发展。2013年,中队招待所需要翻新,当时预计款项为12000元,中队上等兵杨柯挺和列兵沈华东主动请缨,找到中队干部,说出自己入伍支前曾经做过瓦工和木工,应该可以胜任改造招待所这项工作。说干就干,两名同志买来装修材料,细致规划,废寝忘食的施工,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前完成了招待所得改造任务,为大队节约资金约4000元。当问起他们为什么自己要挑起这份脏活累活,他们总是说“我们从五湖四海、带着青春梦想走进警营,就应把个人的进步与中队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相信只有中队的发展壮大,才会有个人的成长进步,尽管大家在部队工作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每个同志都应自觉地跑好属于自己的一段。即使自己像流水似地匆匆度过军旅生活,也要溅起几朵浪花,为部队建设添砖加瓦把我们的部队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队全体官兵坚信,在上级党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他们一定能够赋予恩来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创造出新的傲人佳绩,续写新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