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的转型之门:创新不息、活力涌动的“沙地小镇”

19.12.2018  16:41

        临江,江苏省海门市东南部江边小镇,一个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镇。2008年8月,临江镇与长江边的灵甸工业集中区合并为临江新区。人们心目中的临江是什么样的?十年前的答案大概是这样:海门市一个经济薄弱小镇。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的看法正在改变。“科技生态人文小镇”重新定义着这片沙地江滩。

        求突破,国际化视野择定位

        海门生物医药科技园电子信息和科教文创事业部主任柏东明回忆起规划之初大家的困惑——若延续化工产业,环境污染的后果是什么?若导入其它产业,“大建工厂”的“开发区传统路线”,临江就能有好的未来吗?

        临江新区领导班子一致认为,从地理位置上看,新区紧靠长江,与崇明岛近在咫尺,可以成为苏中苏北对接上海的桥头堡,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必须好好发挥,要让临江小镇成为海门的转型发展之“”。

        新区领导四处考察,研究对比北京、上海、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与周边资源流动的现状、特征和趋势。前往美国的考察过程中,毗邻洛杉矶的尔湾小镇给了他们灵感。他们总结出,新区要转型发展,就要差异化思维,精准定位,长远谋划。普通制造项目集聚一定不是新区的选择,传统的产业指标不是新区的追求目标。考虑到园区与上海张江区位关系,以及园区已形成一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新区决定,呼应张江,主体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在形态和模式上进行创新,总体上参照尔湾小镇模式,打造富有特色的科技人文小城镇。于是,一个基层薄弱小镇在一片江滩沙地上,开启了创新型科技小镇的探索之路。

如今的海门生物医药科技园

        小城镇要做高平台,多维度构建价值模式

        维度之一,生态发展模式是城之基。以人的规划为核心实施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以10平方公里长江滩涂为平台,以转型创新、绿色开发、高质量发展为追求的生态小城镇被不断勾勒。2009年后,新区基本没有招进化工企业和普遍制造企业,逐步谋划“海门科技园”蓝图。科技园区、创业校区、高尚社区、特色景区四位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成为科技园的发展愿景。高质量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高端人文生态体系,实现高标准产城融合,成为科技园发展的基本思想。

        维度之二,产业平台是城之核。转型之初的2011年,科技园就分别规划建设了两大产业集成平台。一是生物医药科创园,占地500亩,32万平方米,配置有公共实验平台、独幢研发楼、GMP实验工厂、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专门为科研团队、专家教授、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研、创业、服务外包平台,是“2.5”产业的集聚地。入驻基因测序、药物研发、制剂生产、服务外包等各类企业100多家。二是国际中小企业科技园,规划面积500亩,50万平方米,主体为企业加速器,入驻生物制剂、特医食品、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和科技服务类项目。两大平台先后获评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服务外包示范区、江苏省留学生创新创业示范科技园等称号。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园用4年时间进行产业服务功能闭环的配置,先后建成公共技术检测分析中心、模式动物中心、安全评价中心、临床前药效评价中心、心脏药物评价中心、生物药CDMO中心、医学检验所等系统性平台,成为国内少有的集成度高、系统性强的平台体系,获得海内外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科技园竞争力因此而大大增强。

        科技园先后设立天使、VC、PE、并购基金等7支基金,规模近20亿元,针对早期、成长期项目进行多维度投资。目前,各基金累计已投入6亿多元,通过资本撬动集聚的优质项目达40多个,其中一期总投资1.5亿元的澳斯康生物在投资引进到产出的不到两年时间内就溢价至10亿元,实现A轮融资3亿元。

        另外,百奥赛图12万平米模式动物基地、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绿地海创园等重大产业化平台和研发创新转化平台陆续推出,必将推动科技园产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承载能力的不断增强。

        维度之三,产业发展模式是城之技。聚焦产业、构建平台、资本引领的“产业+平台+资本”模式成为科技园的基本发展模式;“研究院+资本”成为科技园的基本招商模式,科技园快速走向由房东变股东的共享发展模式,依托科创园、中小企业园等物理平台,百奥塞图、益诺思、澳斯康等一批功能平台项目成为集聚创新创业项目的核心,一批产业基金成为构建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纽带。政府逐步实现由招商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而招商职能逐步由社会机构和各类基金公司承担,精准招商也成为现实。

相配套的国际双语幼儿园

        维度之四,人才是城之魂。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上海卫星小城,科技园的定位是在搭建国际化平台和进行深度产业内涵打造的同时,构建既有大城市品质又有小城镇特色的生活方式,把高尚工作环境和品质生活融合起来,实现高品质低成本的宜居宜业。科技园正在致力于开放式运动公园、文化街区、市民农庄、品质餐饮和艺术酒店等服务功能配置的提升和完善,并导入品牌教育及医疗配套,提升人才服务功能,构筑人才的桃花源,形成吸引人才的强磁场,以欧美乡村田园模式、大学后生活方式,构建创业者之家、海归之家、青年人之家。

        海门科技园白手起家,通过四年经营,先后引进院士合作项目3个,国家顶尖人才等17名, 入驻博士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成为科技园的就业主体。

        新临江新视点,创新合作模式共享发展未来

        百奥赛图——是一家以基因敲除模式动物生产和研发为支撑的药物开发平台,2014年进驻以来,1.5万平米平台全部投运,目前正在扩建12万平米的药物创新基地,员工人数将达到达到3000人,是国内最大规模和最高层次的基于模式动物的药物创新平台。2018年4月21日,在由百奥赛图和海门科技园共同主办的 “第四届百奥赛图模式动物与医药产业大会”上,百奥赛图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月雷博士表示,百奥赛图将在海门建成一个生物医药界相关行业的专业集群,百奥赛图的决定,源于在今天的科技园,已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自主创新体系闭环,科技园生物医药正形成强大的产业磁场。

        益诺思——来自张江,是上海国家新药安评中心海门分中心,平台规模3万平米,是张江公司的两倍,主要为药品、生物和基因工程产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进行毒理学试验、药代动力学试验、药效试验等服务和技术咨询,是国内最大的安评中心之一。从益诺思常务副总、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付立杰博士处知悉,张江的发展过程中,益诺思的支持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科技园把益诺思引进来,价值巨大。

        中科基因——是一家由中科院院士领衔的基因检测服务公司,获批江苏首家建设在乡镇的医学检验所。作为一家小型平台公司,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积累,已取得较好成绩,在众多的竞争中胜出,并己开始在全国多地布局。科技园将以中科基因为依托,发展转化医学产业,目前己有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干细胞运用领域多家研发、生产企业入驻科技园,肿瘤康复中心、干细胞治疗中心等项目正在推进之中,精准医疗生态雏形基本形成。“科技园提供了技术创新的研发实验、外包服务、产业化发展的专业孵化平台和政策、环境与服务等支持。这里成立了海门市唯一一家专业医学检验所,这也是乡镇级别的唯一个医学检验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生物学专家贺林表示,这里将是一个生机无限的科学小城。

        澳斯康——是由来自美国安进公司高管哈弗博士后罗顺领军的从事生物药工艺开发和定制生产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从设立到运行短短20个月时间,市值快速从1.5亿增长至10亿,吸引了一批基金加盟。同时企业成为科技园重大功能平台,成为生物医药创新链的重要环节,并带动了一批临床药物创新团队入驻科技园。澳斯康生物制药(海门)有限公司创业者之一、毕业于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的徐菲博士对海门科技园的平台建设感到惊喜:“科技园生物医学公共实验服务平台里,包括了色谱、光谱、气质联用、核磁共振、PCR扩增等生化常用分析检测设备,五脏俱全的设备让研发中试没有后顾之忧。科技园已初步实现临床前创新药物开发产业链全覆盖。

人才公寓

        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由科技园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的重大平台,规划占地500多亩。由上海药物所牵头,联合国内近10所大学药学院和国内知名药企,建立国际化药物创新转化中心,利用多方优势,以市场化手段,融合技术、人才、资本,促进科技园研发产业。研究院规划有工程硕士博士研究院,努力导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努力以创新模式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平台。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表示,药物所之所以选择与这个江滩小镇合作共建重大平台,原因之一,是科技园已经构建了很好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和产业化体系,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科技园的市场化思维、创新理念和不忘初心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一座具有国际化水平、深厚产业内涵和较高人文水平的科学小城是我们的梦想追求。到2025年,达到引进创新创业项目600个,各类创新创业人才3万人的目标,新区要实现科研院所集聚、创新团队云集、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高端宜居宜业的人文小城,成为各类人才的文化港湾、精神家园”,新区负责人表示,“新区的下一步是继续努力探索这个沙地小镇的转型创新、绿色开发和乡村振兴之路,以产业和人才的高质量集聚,尽快把新区从一个薄弱小镇和不毛之地,转变为一个十分具有经济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新沙洲”。 (俞新美 张佳玥)   

  来源:  新华网

江苏出台《意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报业网讯 江苏省人民政府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华报业网